首页 > 政民互动 > 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介绍
  • 主   题:2024年六盘水市民用集中供热情况新闻发布会
  • 时   间:2024-11-06 10:00:00
  • 地   点:六盘水市迎宾馆五楼会议室
  • 发布人: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相关视频
发布词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焱

(11月6日)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仅在北方地区实行的集中供暖逐渐推行到了南方地区。因集中供暖的低碳、清洁、经济、便利等优点,老百姓冬季取暖方式由燃煤、空调或其他电器取暖方式向集中供热转变,集中供热的接受度日益增高。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始终奉行为人民服务无止境的宗旨,将集中供热作为提高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在南方城市中率先推行集中供暖。

一、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长江以南,冬季阴冷潮湿,未实现集中供暖前,冬季采用燃煤、空调或其他电器取暖。2012年,六盘水市利用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工业余热,启动中心城区集中供暖项目建设。由六盘水市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盘水市热力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筹集资金负责建设和运维。2014年,时代蝴蝶湾实现集中供暖,成为六盘水市首个集中供暖住宅小区,开启了六盘水市城区集中供暖的新篇章。截至目前,累计投资达5.6亿元,已建设集中供暖管道149公里、换热站52座,供暖能力达252兆瓦,集中供暖签约面积和覆盖面积分别达到了987万平方米和681.8万平方米。2023—2024年采暖季,供热面积达252.79万平方米,31个公建用户和36个居民小区(约1.2万户居民用户)使用了集中供暖。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集中供暖工作。自2018年起连续7年,市人民政府将集中供热工作纳入六盘水市级“十件民生实事”进行统筹,并印发了《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试行)》,统筹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为有序推进市中心城区集中供暖项目建设和运营,编制了《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20—2030年)》,并将《六盘水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

(二)补齐设施短板,不断提升集中供暖水平。当前,市中心城区已构建了以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工业余热利用为主,区域天然气锅炉供应为辅,应急调节为补的热源保障体系,供暖能力达252兆瓦(其中:工业余热热源114兆瓦,应急调峰热源厂热源70兆瓦,小区天然气锅炉、空气能热源6兆瓦,学校天然气锅炉热源62兆瓦)。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向用户提供持续安全稳定的供暖服务。自2021年起,自行研发建设供暖设施基础信息数据和自动化监管平台,2023年实现了用户供暖温度远程控制、设施设备故障自动预警,在此基础上,2024年初就用户室内温度控制方面,市热力公司建设专门实验室研究不同外墙维护结构和保温材料的能耗情况,将供暖温度误差值控制在±1℃范围内,大幅度提高用户供暖使用体验感。

(三)加强统筹协调,保障供暖能力。为持续做好今年的供暖服务,一是提前统计新增供暖面积,建成荷泉路凤凰台至凤凰东路凤凰院景市政热力管网,建设红桥大道市政热力管网、水城河(钢城大道至安居路)热力管网,确保管网覆盖的贵悦府、凤凰院景、凤凰台二期、古镇CBD等小区今冬能顺利使用集中供热。二是完成供暖设施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提升改造,改造已供暖小区碧桂园、派华新都、蝴蝶湾1号站等4个小区的换热器,改造派华新都三期、派华峰领、碧桂园二期等7个小区水泵。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工业余热利用的协调力度,保障集中供暖热源的稳定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为解决热源单一、因受水钢企业生产检修影响热源不稳定等不足之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谋划项目,加快构建“一城一网、一网多源、互连互通、互为备用”的供暖布局,补齐供热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弱项,切实做好集中供暖工作。一是加大水钢余热开发利用力度。为满足逐年递增的供暖需求,针对水钢余热进行新增建设换热站及技术改造等方式,提升热源供应能力。二是挖掘其他热源并积极推进建设。依托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和野马寨热电联产项目,积极谋划、申报水城经济开发区至红桥大道供热主管网、野马寨电厂至市中心城区供热主管网建设项目,从热源端、管网端、用户端综合发力,全力提升供热基础设施水平。

媒体报道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今冬明春集中供暖工作,提高供暖质量,回应百姓关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11月6日,2024年六盘水市民用集中供热新闻发布会召开。

据了解,2012年,我市利用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工业余热,启动中心城区集中供暖项目建设。由六盘水市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盘水市热力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筹集资金负责建设和运维。2014年,时代蝴蝶湾实现集中供暖,成为六盘水市首个集中供暖住宅小区,开启了六盘水市城区集中供暖的新篇章。截至目前,累计投资达5.6亿元,已建设集中供暖管道149公里、换热站52座,供暖能力达252兆瓦,集中供暖签约面积和覆盖面积分别达到了987万平方米和681.8万平方米。2023至2024年采暖季,供热面积达252.79万平方米,31个公建用户和36个居民小区(约1.2万户居民用户)使用了集中供暖。

当前,市中心城区已构建了以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工业余热利用为主、区域天然气锅炉供应为辅、应急调节为的热源保障体系,供暖能力达252兆瓦(其中:工业余热热源114兆瓦,应急调峰热源厂热源70兆瓦,小区天然气锅炉、空气能热源6兆瓦,学校天然气锅炉热源62兆瓦)。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向用户提供持续安全稳定的供暖服务。自2021年起,自行研发、建设供暖设施基础信息数据和自动化监管平台,2023年实现了用户供暖温度远程控制、设施设备故障自动预警。在此基础上,2024年初就用户室内温度控制方面,市热力公司建设专门实验室研究不同外墙维护结构和保温材料的能耗情况,将供暖温度误差值控制在±1℃范围内,大幅度提高用户供暖使用体验感。

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利用水钢余热新建换热站及技术改造等方式,提升热源供应能力,挖掘其他热源并积极推进建设。同时,依托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和野马寨热电联产项目,积极谋划、申报水城经济开发区至红桥大道供热主管网、野马寨电厂至市中心城区供热主管网建设项目,从热源端、管网端、用户端综合发力,全力提升供热基础设施水平。(记者 邹弘毅 实习生 石曜嘉) 

往期新闻发布会>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