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科技+服务”绘就产业新“丰”景——盘州市植保协会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农户稳产增收

“今年我们的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四倍,近800亩朝天椒订单种植前景良好,既促进了企业发展,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我自己搞种植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缺乏应对病虫害的经验,防治工作做得不到位,又没有专业老师指导,连农药使用都成了问题。”

“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转眼间已为你们服务了七年,你也快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了。看你精心照料的果蔬大棚,花期刚过,青翠欲滴,果实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移栽辣椒苗。

眼下正值辣椒苗移栽的黄金时节,在盘州市鸡场坪镇官山居委会,村民们抢抓农时,为辣椒苗移栽作准备。与此同时,盘州市植保协会技术人员奔赴田间,通过设备升级、技术革新等服务全程管护秧苗,为当地农产品产业发展注入技术动能。

“科技赋能农业科学植保服务、携农发展致富”,自从盘州市植保协会成立以来,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完善服务体系,成为盘州市小农户、农业经营主体在植保、耕种等技术方面的“贴心人”,使农户和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

针对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及盘州产业发展现状,协会在六盘水率先引进了植保无人机5架专业飞手2人,高效打药脉冲机10台电动喷雾器200余台,为盘州市软籽石榴等产业开展飞防作业400多次,服务面积1万余亩。科技赋能高效育苗的同时,农机助农种植也成功破解传统人工成本高、成活率不稳等难题。

在辣椒大棚里,盘州市植保协会会长方德福正在耐心指导家庭农场主敖小毕。“以前种地全靠自己摸索,遇到病虫害就手忙脚乱,现在有专家指导,种出来的辣椒品质好多了。”敖小毕笑着说。方德福表示,通过这几年的技术培训,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小白”变成了“农技能手”,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为帮助农户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该协会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累计举办5届植保技术交流会,针对软籽石榴、刺梨、小黄姜等特色产业,组织200多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培训,惠及1.8万余人次。通过系统培训,已培养出500多名软籽石榴种植专家和300余名刺梨管护能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技术力量。

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培训”双轨并行,累计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科普1200余期,构建起覆盖育种、种植、管护全链条的科普矩阵,惠及线下盘州513个村,近25万粮食种植户,线上播放量达1000余万次。

除了技术指导,协会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他们打造了高标准蔬菜种植大棚,采用“协会+科普阵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方式,目前已在六盘水建成5个科普阵地、5个科普基地、13家农资标准店和8家技术服务基地。这种模式从源头保障作物质量提升,还实现从单边种植到多产销售的融合发展,畅通销量,农场的扩大经营不断与企业、商超客户和农场主对接需求。

来到盘州市鸡场坪镇的辣椒地里,农户们正忙着移栽辣椒苗。他们动作娴熟地挖坑、栽苗、覆土,每一株辣椒苗都寄托着丰收的希望。植保协会的技术人员在一旁指导,确保移栽质量。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后,这里的辣椒成活率显著提高,预计亩产将比传统种植方式增加30%以上,为农户增收致富带来新机遇。

盘州市植保协会的创新服务模式,正在推动当地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技术指导到产品销售,他们为农户提供全链条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我们不仅要教会农民怎么种,还要帮他们把产品卖出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增收致富。”盘州市植保协会科普阵地负责人高兵说。(谢勇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