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山桐子“红”了,老百姓日子“火”了

“趁天气好,大家抓紧时间把山桐子采摘了,这几天收购人员将上门收购。”眼下,正是山桐子成熟采摘的季节,水城区杨梅乡光明村的30000多株野生山桐子映红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黄瑶走村串户,叮嘱村民尽快上山采收。

村民筛选山桐子果。

10月29日,走进杨梅乡光明村,一株株粗壮挺拔的山桐子树遍布山间,一串串红彤彤的山桐子果挂满树枝,在秋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显眼,远远望去好似一串串色彩鲜红的玛瑙,微风吹拂,摇摇欲坠,美不胜收。

当天,知道收购人员要来,光明村彭家寨组的村民马永昂兴奋不已。一大早,他就来到自家地块边上的山桐子树下,把镰刀绑在长竹竿上将一串串颗粒饱满的山桐子果割了下来。不一会儿,红艳喜人的山桐子堆满一地。

“这棵树能采收200余斤山桐子果,能卖千把块钱,我们家还有十几棵这样的山桐子树呢!”马永昂笑呵呵地说,以前不知道山桐子树的价值,除了将其当普通木材使用之外,没有其他用途,浪费了这么好的“宝贝”。

“哪家地边地坎的山桐子树,就由哪家负责采收全村30000多棵野生山桐子树,覆盖了300多户村民。”黄瑶说。

当前,和马永昂一样,拥有山桐子采摘权的其他村民也在忙着采摘,他们或爬上树用手摘,或在树下用刀割,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这边,村民采收忙;那边,贵州水城宏源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人员徐盛带着工作人员和车辆前来,收购村民们采摘下来的山桐子果。

“在保证果子质量的前提下,公司以5.5元每斤的价格进行收购,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村民利益。”徐盛说,被收购后的山桐子果,大部分将被运到贵阳加工成山桐子油,小部分用于育苗,供当地或周边地区老百姓种植。

山桐子,又名水冬瓜、油果树、油葡萄等,属于木本油料树种,是国家储备林树种之一。据测算,山桐子盛产期年亩产鲜果2000公斤以上,种植效益6000元以上,每亩加工食用油产出效益达1.2万元、饼粕产值600元,每亩木材收益可达8000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被誉为“树上油库”。

水城区野生山桐子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野生山桐子树10万余株,其中杨梅乡就有3万余株,享有“中国·野生山桐子之乡”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山桐子产业发展。2022年10月,贵州印发山桐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将六盘水列为山桐子产业核心发展区,全市依托低质低效林改造、国储林建设、退化林生态修复等工程,通过实施树种更替等方式,大力发展山桐子产业,并将水城区列为山桐子产业核心发展区,推动山桐子面积和产量稳步提高,预计到2025年,全市扩大种植面积达3.5万亩。

有了政府政策支持,尝到“甜头”的马永昂现在还种植了20多亩山桐子树。“按照现在的产量和市场价格测算等到全部树种挂果进入盛产期后,收入将十分可观。”谈及未来,马永昂开心不已。

如今,在水城区,仅光明村种植山桐子1200余亩。

目前,我市还成功培育超过100万株合格的山桐子苗木,广泛应用于乡村绿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支持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同时,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大力引进社会企业开展合作,加快推进山桐子油、山桐子饼粕、山桐子生物柴油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促进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推进山桐子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让山桐子产业成为“凉都三宝”之后的又一特色产业。(记者 郭 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