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民族团结之花在凉都常开长盛

8月15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的工作要求,按照“一市三园”建设的安排部署,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凉都常开长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纳入各市(特区、区)党委和市直各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纳入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负面行为参考清单,纳入2024年巡察工作计划,纳入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考核相关专项业务考核,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今年以来,市政府常务会和市政府党组会学习研究相关内容3次,市直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相关内容2次,切实统一思想认识。

坚持抓发展惠民生,建设生活富裕富足幸福家园。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持续改善各民族民生福祉。2023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8.1%;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6031元,同比增长11.81%。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全力稳住全市170万人就业基本盘和42万人省外务工规模。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工程,全市上半年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产量分别达92.52万吨、1.51万吨、10.99万吨、0.43万吨左右。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4年已完成新(改)建农村户用厕所6940户,占年度任务9288户的74.72%。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2023年市中心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3.6万平方米,总覆盖面积达640万平方米,惠及20余万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04所、增加学位1.6万余个。深入开展大抓市场主体“3221”专项行动,2023年市场主体总量已达32.34万户、增长12.99%,增速全省第一。

坚持强宣传重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制定实施《六盘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工作方案》,组织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和“大篷车”开展宣传宣讲47场,覆盖群众1万余。在重点旅游景区和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通过电子显示屏、固定式宣传标识牌等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同时,依托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布依族六月六等民族节庆和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冬季滑雪季系列活动,以文旅促融凝聚民族团结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阵地作用,开展“聆听‘三线’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专题思政课、向英雄烈士敬献花篮仪式等主题活动905场,覆盖干部群众13.87万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团结精神力量。

坚持共建共共享,打造“三交互嵌”和谐家园。在资金和力量投入上向普古彝族苗族乡、南开苗族彝族乡花场村等一线单位给予倾斜,新挖掘培育出“四行合一”打造民族团结“睦融之家”的凤凰街道广场社区等一批先进典型。与扬州市签订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跨区域协调合作协议书》,现场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招聘会,提供岗位1000余个,形成共建共创的跨区域联盟良好局面。开展“网络人士深度游—民族团结体验游·网赏梦境”主题宣传活动,带动各族游客线上线下感受六盘水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风貌,总话题量已超21.7亿次播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