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用活“林长制”实现“林长治”——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提供有效保障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林长制”促“林长治”,不断续写林业生态建设新篇章。

以责任落实为抓手,提升各级林长履职尽责能力。出台《六盘水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党政同责、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森林管护新机制,构建“督促协调在市、责任落实在县、组织实施在乡、保护发展在村”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区域。截至目前,我市有市级林长16名、区级林长52名、乡级林长910名、村级林长1256名,“小林长”志愿者100余名。划定责任网格2234个,设立网格护林员10922人。设立林长公示牌159块,各级林长开展巡林8823人次,实现了全域林长制组织责任体系网格化。

以体系建设为依托,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实施“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小林长”等新机制,联合公安、法院和司法力量,提高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力度,推动依法治林管林落地见效;开展全市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暨“清风行动”工作,全面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森林督查”“六个严禁”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森林违法案件;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森林草原防火监测系统、语音提示系统、无人机巡查系统等设施建设;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21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截至目前,国家森林督查涉林案件线索摸排涉林行政案件165件,已查处完毕163件,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以优化结构为目标,提升森林扩面提质增效成果。科学实施国土绿化,因地制宜规划造林方式,积极拓展造林用地空间,有序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绿色工程实施;优化森林结构,加强森林经营,大力推进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培育良种和乡土珍贵树种苗木,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截至目前,完成营造林1.79万亩,累计种植各类树种258万株,完成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97.09万亩,获得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1.638亿元。

以林业产业为载体,提升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效果。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大力发展林茶、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业特色产业,依托优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养生、体验、探险、理疗等特色旅游为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提高森林综合效益,不断实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林药2.8万亩,林菌0.56万亩,林蜂0.89万箱,林鸡存栏42.36万羽,林畜4.69万头;共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家,其中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个中产联授牌森林康养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把我市生态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坚持“植绿”“管绿”“护绿”并重,深入推进植树造林,优化森林结构,全面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切实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森林蓄积量和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落实“护林、造林、用林、活林”重点工作任务,统筹协调和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持续开展各级林长巡林活动,督促各级林长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认真履职尽责,促进林长制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同时,加强林长制联席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以“检察长+林长”协作机制为依托,部门联动对涉林违法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案件移送、取证鉴定、联合巡查、规范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优化,高效推进涉林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和林业生态建设成果。(许 恒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