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真情实意扶残助残——记市诚信类道德模范李长元

在结对帮扶户家中采集信息。

“我出生在农村,患小儿麻痹症,肢体残疾,对残疾人的艰辛苦楚感同身受,因而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用行为引领扶残助残风尚!”日前,记者采访市第六届诚信类道德模范、水城区残联党组成员李长元时,他由衷地说。

现年43岁的李长元,少年时患小儿麻痹症,右腿三级肢残,靠拄拐杖行走。他通过寒窗苦读,2000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原水城县青林乡、水城县残联工作,现任水城区残联党组成员、办公室负责人。22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一直拄着拐杖行走在忠于职守、扶残助残的路上。

在青林乡工作期间,李长元负责乡机关党建、残疾人创业就业、康复维权等工作,尽管肢体残疾,可他从不以“残”卖乖,而是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2013年调到原水城县残联工作后,身为残联党组成员、办公室负责人的他,更是全身心投入扶残助残工作中,为残疾人“送证下乡”、组织残疾人康复筛查、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挖掘社会助残资源……他精诚服务,热心助残,努力践行着一名残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2015年8月,李长元得知广东省惠州市外来工志愿服务队可代理澳大利亚华侨、慈善家魏基成“天簌列车”助听器项目捐赠后,便向该志愿服务队介绍了原水城县听障残疾人的情况,传递了让听障人士重回有声世界的热切期盼。当年8月至次年2月,他用自己的手机与该志愿服务队的有关人士联系了30余次,经精诚沟通,该志愿服务队同意为原水城县捐赠2000个助听器。2016年3月3日,在当年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该志愿服务队的有关人士亲临水城,带来价值300万元的1500个助听器捐赠给全县听障人士。

决战脱贫攻坚,残疾人家庭是重点和难点。2016年6月,李长元在贵阳治疗残腿期间,得知单位将开展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时,他认为治疗病腿就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能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为实现同步小康尽力,再大的困难他也要克服,当单位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道:“必须去!”随后五年的结对帮扶中,尽管帮扶点的坡再陡、路再滑,可李长元一直坚守初心,对帮扶对象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帮扶。

结对帮扶的前两年,单位的挂钩扶贫点是都格镇垭口村,该村沙冲切割,农户有的住在沟底,有的住在山间,通组路、串户路全是泥沙路,单位6名干部职工包保的24户贫困户都分布在全村不同的小组和寨子。大家共同走访时,李长元从不推脱,户户见面。每次走访,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前行,虽数次摔倒,但从不放弃,整个垭口村的谷底、山间、坡头都留下了他深深的拐杖印迹。通过帮扶,他对口帮扶的4户贫困户,有的新修了住房,有的改善了条件,有的生活有了保障……

2018年,单位的帮扶点调到玉舍镇青松村后,考虑到“对口”,安排给李长元结对帮扶户的4户贫困户就有两户是残疾人家庭,其中,贫困户颜毕祥家常年住在山中,以务农维生,其智残的儿子虽已22岁,可户口本上的性别还是“女”。颜毕祥与妻子的关系还是“儿媳”,妻子“王二明”的名字打成“王二旺”。身带残疾的李长元对残疾人有天然的心理亲近,他一次次协调联系,终于请来医生给颜毕祥的儿子做残疾鉴定,并为其办理了残疾人证,协调户籍民警在颜毕祥家户口簿上还原了他儿子的性别,理顺了他与妻子的“夫妻”关系,更正了他妻子的名字。随后,李长元还为自己结对帮扶的残疾人家庭申报了残疾人护理、困难生活补贴,帮助他们申请贫困救助金,并纳入残疾人“转股分红”项目、进行残疾人家庭创业申报……到脱贫攻坚战鸣锣收兵时,他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均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因工作表现突出,李长元先后获得全市“十佳民情民意联络员”、2011—2015年度全市先进工作者、“凉都榜样·身边好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省残联、省人社厅评为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2021年被授予市第六届诚信类道德模范。 (记者 翟汉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