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宣传引导,摒弃生活陋习。通过宣传栏、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入户走访、群众会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好政策、好故事、好风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并将移风易俗纳入居民公约,引导群众摒弃陋习,自觉实行科学、文明、节俭的婚丧嫁娶方式。今年以来,全市安置区开展移风易俗集中宣传活动300余场次,覆盖1.5万人次。
二是分类施策,强化物业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安置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正规化物业管理,积极探索推进物业管理实体化公司试点并逐步向具备条件的社区推广,其他社区由街道或社区牵头进行管理,确保安置社区事情有人管、设施有人修。目前,全市4个安置区采取市场化物业公司进行管理、7个安置区采取政府平台机构实施物业管理、60个安置区采取街道(社区)牵头群众参与等形式实施物业管理。
三是综合防控,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和预防化解机制,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作用,组建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布设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监控探头,常态化开展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安置区治安综合防控,及时排查化解社区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全市安置区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个。
四是齐抓共管,整治环境卫生。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会志愿者、社区干部等力量定期对安置区内公共卫生、绿化环境等进行大排查、大清理。健全安置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商铺、帮扶车间门前“三包”和公共卫生专人保洁责任,促进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打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目前,全市安置区均落实门前“三包”,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30余轮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