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城市、和美乡村,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起笔于凉都大地的田野乡间,落笔在城乡交通的路网体系。在现代交通的助力下,凉都市民的生活配套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城乡共同富裕的崭新图景徐徐铺展。
客货邮:快递进村“路”更通
扫描、分拣、装车……12月23日,在位于水城区以朵街道的客货邮融合共配运营中心,中通快递业务员吕鑫一直在忙碌,他要以最快速度把当天的快递送到客户手中。
“每天凌晨五六点开始分拣,下午两点前装车发走。”吕鑫说。当天有7万余个下行快递搭乘农村客运班线(公交),送达至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而当地群众寄递的上行快递,也在当天搭车回城、次日发出。
农村快递物流的发展是释放农村内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六盘水,有的行政村地处偏远,快递物流体系不够健全,末端服务能力不足。为打破这一“瓶颈”,我市在水城区开展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创建工作,通过引导邮政等快递企业入驻客运场站,利用农村客运班线(公交)运力、末端线路共配等方式,形成“政府出地(场站)出车(农村班线客运车辆、农村公交车)+快递企业出货(快件)+邮政公司牵头共同推进”的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统筹解决群众出行、物流配送、邮件寄递等问题,并将其列为2024年市委、市政府要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在市交通局的指导下,水城区改建了1个区级寄递物流中心,投入自动分拣设备,目前已有邮政公司和圆通、中通、韵达3家民营快递企业入驻并正常运营;将米箩镇、玉舍镇、果布戛乡3个乡镇客运站及陡箐镇、蟠龙镇2个邮政所,改造为乡镇寄递物流集散站点;依托村级超市、小卖部、民营快递代投点、村委会等载体,升级改造后建成了132个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点,实现行政村村级寄递综合便民服务站点全覆盖。该项目的实施,形成了功能稳定的区、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惠及农村地区人口43.84万人,改变了现有统仓场地小、单打独斗、效率低下的现状,同时也解决了客运场站使用率低、快递进村难等问题,打通水城区农村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快递从区级共配运营中心出来,当天就能到村,距离近的乡镇甚至还能做到1.5小时到达村级综合服务点。”水城区客货邮融合共配运营中心负责人唐龙平说。
“海坪村坐落在野玉海景区里,以往村民拿个快递要乘车到10多公里以外的玉舍镇街上,对于上年纪的村民和来避暑的外地游客来说,非常不方便。今年,客货邮融合后,大家寄、取快递就在村里的便民服务站,太好得很咯!”水城区海坪街道海坪村便民服务站老板罗桃秀高兴地说。
据悉,水城区的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创建工作,已于12月18日通过省有关部门验收。
客货邮融合发展,为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一笔。未来,在红心猕猴桃、乌洋芋、杨梅、樱桃等采收季节,这些产自凉都的特色农产品,将通过客货邮带进市区乃至更多的地方去,打通了“网货下乡”“黔货出山”的双向通道。
定制公交:农村娃上学顺畅又安全
深冬的六盘水,钟山区月照街道片区气温已经降至1℃。一大早,家住在幸福里社区的学生顶着凛冽寒风,乘坐公交车到月照中心校就读。
看着女儿顺利地登上公交车,幸福里社区居民黄燕长舒一口气:“这个天气,幸亏有了定制公交,孩子们才能按时上下学。”
钟山区月照街道幸福里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主要安置钟山区金盆、保华、木果、青林4个乡(镇)的搬迁群众约2800人。2024年3月1日,六盘水市交通局协调教育、公交公司等,开通了“幸福里社区(马坝村)——月照中心校”的定制公交,有效解决搬迁学生的上下学问题。
该定制公交开通以来,每周一至周五开展接送服务,每天运送幸福里社区学生4至6趟,每趟(次)运输学生50余人,每天大约为500名学生提供公交运输服务。“定制公交定时定点接送学生,停站不多,家长不用担心交通拥堵造成延误,又方便又安全。”黄燕说。
据介绍,定制公交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模式,它基于乘客的出行需求和意愿,打破传统公交的固定路线和时间限制,提供个性化、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为方便广大市民出行,市委、市政府将“新增10条定制公交线路”作为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全面改善市民生活配套设施。
为此,六盘水市公交有限公司组织人员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多次进行走访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全面统筹调配优化运营线路,不断推出个性化、精准化的公交定制专线,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截至12月份,“新增10条定制公交线路”工作超额完成,受到市民的欢迎。其中,六枝特区增加3条、盘州市增加4条、钟山区增加4条定制公交线路。(记者 颜春匀 郭 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