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枝特区梭戛乡中寨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村合作社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村民和村集体“一起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刺梨丰收。
时下,正值刺梨喜迎丰收的季节,梭戛乡迎来了又一年的刺梨鲜果采收。走进梭戛乡中寨村刺梨种植基地,金灿灿、圆滚滚的刺梨果挂满枝头,淡淡的果实清香弥漫山间,村民们顶着秋日采摘、装袋,一片繁忙景象。
成熟的刺梨浑身长满硬刺、外观像梨,一口下去,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这种山间野果,过去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价值,但如今,刺梨已是梭戛乡中寨村强村富民的“黄金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17年,为写好贵州“土特产”文章、打造特色产业,梭戛乡中寨村综合土壤、气候等自身条件,决定带领群众发展刺梨产业。
经过精心种植和管护,刺梨进入盛果期后,挂果多,果实品质好,但因产品滞销,导致农户渐渐失去发展信心,有的开始弃管或改种其他农作物。
2022年,在六枝特区、梭戛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中寨村本着群众增收第一、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二的原则,与六枝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旅投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全村所产刺梨由该公司以1.5元/斤的价格收购,以解决刺梨销路难问题。
中寨村村民丁垂民种了7亩刺梨,2021年曾一度因销路无门而萌生砍掉刺梨树的想法,但看着在粗放管理下依旧满树金黄的刺梨果,他心有不舍。收到村委收购刺梨的消息时,他灰暗的心一下子放晴了,刺梨管护信心倍增,今年他的刺梨迎来了丰产期,亩产可达1000余斤。
8月19日下午,农户纷纷把刚从地里采摘的刺梨鲜果装运到中寨村村委会集中出售,过秤、登记、装车、签字……刺梨收购工作忙而不乱,有序开展。
“只要卖得出去宁愿种刺梨。”“不管种什么都需要投工投劳,种刺梨还省去了肥料、农药成本,产量也比较高。”“种刺梨还是好,村委组织收购省心不少。”……在村民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中寨村村委的院子逐渐变成了金黄色。
今年,中寨村积极探索“两村联合”发展模式,与刺梨留存面积较大的沙子村联合发展,通过共同出资和全程参与运输、搬运服务,为村民带来更多务工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鼓起钱袋子。
同时,农旅投公司今年新增了一条年吞吐量4000吨的刺梨加工生产线,中寨村将联合沙子村在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邀请高质高产的农户分享种植管护经验、奖励年产量前三的农户每斤0.1元等方式,激发群众的刺梨种植积极性,阶梯式、分类别补植补种,打造4000亩有效刺梨基地,在确保公司新增生产线正常运行的同时,为当地农户发展刺梨种植产业吃下“定心丸”。
当前,中寨村在带领村民增收的同时,还通过为农旅投公司提供刺梨搬运服务,及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农家乐、创办超市、开设停车场等路子,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浦仕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