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红阳”落户猴场乡——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两园一田”系列报道之猕猴桃篇(上)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硕果累累。

村民正在给猕猴桃套袋。 

每年夏末秋初,但凡凉都人都在乐此不疲地忙乎着一件事——把一箱箱清香爽口的水果,通过快递寄给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品尝。

这种“拿得出手”的水果,就是六盘水人引以为傲的“凉都三宝”之一的猕猴桃。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诗经》。唐代南阳人岑参曾诗云:“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也足以证明在1200年前,中国就有了猕猴桃的庭院栽培。

六盘水素有“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的美称,有野生猕猴桃品种14个,但真正大面积人工栽培,要追溯到2000年。

“‘红阳’落户猴场乡,那是天时地利人和……”

六盘水猕猴桃人工种植的“始作俑者”、68岁的水城县民政局原局长陈泰斌至今回忆起22年前的事情,仍感慨万千。

那个时候,贵州猕猴桃人工栽培面积急剧减少,果农受伤、产业受损,著名果树专家、贵州省农科院艺所高级农艺师万明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时任水城县民政局局长的陈泰斌,也在为水城发展特色农业绞尽脑汁。

一次偶然的机会,万明长和陈泰斌相识,两人一拍即合,通过在顺场乡、蟠龙镇百车河、猴场乡等地考察,发现猴场乡的土质、海拔、气候、光照等条件更加适合人工种植猕猴桃。

看好了就干!于是二人决定,由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撑,水城县民政局出资,从四川引进“红阳”猕猴桃,在猴场试种300亩!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猴场”和“猕猴桃”从此喜结良缘,猴场乡也成为了六盘水第一个人工种植猕猴桃的基地,六盘水猕猴桃产业发展在此扬帆启航。

红阳猕猴桃,富含钙、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及十七种氨基酸,维C高达135,果汁甜酸,品质极优。因为果心像紫红色线条呈放射状分布,好像太阳光芒四射,色彩鲜美,因此而得如此好听的名字。

“刚开始试种的时候,老百姓都持怀疑态度,有的还悄悄拔掉猕猴桃苗,重新种上苞谷。”

“大家不要怕,就算试种失败了,有民政兜底!”群众会上,陈泰斌给种植户吃下“定心丸”,算是保下了这300亩猕猴桃。

从试种开始,到选择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整形修剪技术、示范推广机械辅助授粉技术……万明长带领果树科研团队,一直跟进,做好技术服务。

3年后,猴场乡终于尝到的第一口“甜蜜”——

300亩猕猴桃陆续挂果,个大味甜、肉厚心红,品质竟好过原产地,一上市就卖出了高价格。“猴场猕猴桃”引馋了所有人味蕾,声名鹊起,猴场乡村民激情也被“点燃”……

村民郭继雷是第一批种植猕猴桃、敢于“吃螃蟹”的农户之一。

“刚开始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家里的6亩土地种上了猕猴桃。2019年,我家光卖猕猴桃,收入就超过十万元,以前做梦都没想啊!” 郭继雷满脸的骄傲,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尝了猕猴桃的“甜”,定了大胆发展产业的“心”。

之后,郭继雷又以“三变”的模式,在阿戛镇电光村的50亩荒地上种上猕猴桃,成为让人羡慕的猕猴桃种植大户。

“根据海拔、气候、土质科学选择产业,才能变劣势为优势,猴场村有幸成了第一批尝到猕猴桃产业甜头的村。”猴场村党支部书记杨真明笑着说,猴场猕猴桃价格好、产量高,在良好效益的驱动下,村民掀起了种植热潮,短短数年间,村里就种植了数千亩猕猴桃。“好多家一株猕猴桃的收成就能换一辆摩托车!”

“猴场猕猴桃”的试种成功,点燃了六盘水大规模种植猕猴桃的“第一把火”。

从300亩到5000余亩,从2000年到2009年的9年间,数字的背后,六盘水人大胆试、大胆闯,在困难中前行,在挫折中成长,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从无到有,从开始试种到一定规模,六盘水猕猴桃产业发展迎来春光无限,令人惊叹。

一直“吃煤饭、念煤经”的阿戛镇,将全镇十余万亩土地全部纳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三变”改革,风风火火地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每天从外运来的水泥桩,都被村民一抢而空,一些村民自发出钱出力修起了通组路,就是为了发展猕猴桃产业,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当初种植猕猴桃的初衷,只是单纯想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让村民多一个收入渠道,根本没想到像今天这么火!”已经退休赋闲的陈泰斌开心一笑。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把“金钥匙”,“科学选择”是基础,“特色发展”是关键。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连着大民生。猕猴桃产业在六盘水的“横空起飞”,彻底激活了千年封存在乌蒙大山里的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从此,六盘水向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一飞冲天! (记者 赵 芳 颜春匀 张 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