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探索民族传统手工艺振兴“四条路径”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锦绣计划明晰“发展之路”。出台《六盘水市关于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凉都锦绣计划”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明确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目标、方法、责任单位及保障措施。同时,整合民宗、文化、妇联等25部门资源力量,建立完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凉都锦绣计划”联席会议制度,指导推进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5次。

人才技艺铺就“传承之路”。建立民族手工艺优秀人才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联合办、自己办”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多元化、专业化技能培训,形成从技艺传承、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壮大手工技艺传承队伍。目前,举办扎染、陶瓷制作等培训24场,培训7800余人次;组织优秀手工艺人才参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省非遗技能大赛等多场赛事活动。

培育扶持壮大“产业之路”。向上争取省级民族资金、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设立民族文化产业扶持鼓励专项资金,支持手工艺发展振兴。推广“公司+协会+手工艺人”“能人+基地+手工艺人”的模式,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经济发展带动等方面,扶持培育一批强示范的市场主体,推动酒类制作、民族服饰制作、民族乐器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目前,重点扶持水城惠明布依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6家手工艺企业发展,其中盘州市淤泥艺胜民族民间旅游产品有限公司年生产总值达300万元,就业人员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协同塑造厚植“品牌之路”。按照“专、特、精”发展思路,加强与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东盟合作妥乐论坛等主体合作,致力创新品牌设计、推介特色作品,打造好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牌之路、特色之路。目前,已建成“凉都锦绣坊”42个,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17座,获命名挂牌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的手工艺企业48家;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拥有农民画著作权2679项,培育商标注册14个,外观设计专利18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