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第二小学推动五项教育坚定“五个认同”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水城区第二小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推动五项教育,坚定五个认同。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让全校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动爱党爱国教育迈上新台阶。

一、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一是上好思政课。坚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由学校教务处和政教处统筹协调,各班班主任作为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着力构建课堂内外相互补充、主辅渠道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相互印证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坚定理想信念,立下爱国之志。二是用好少先队。致力于做好培根教育,认真落实好每周一次少先队活动课课程,以各中队作为切入口,通过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真正做好启蒙工作,当好少先队员思想的引领者,让学校3839名孩子通过少先队特有的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努力成长为党的红孩子三是创建主题园。创建有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园,作为一年级队前教育的主阵地,每年九月入学以后,由辅导员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对各班小朋友进行直观形象的讲解,了解党史、了解队史,坚定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二、推动共同体意识教育,坚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一是讲好普通话。坚决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全校师生课上课后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在每年九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推普系列活动,如师生硬(软)笔书法比赛、美文朗诵、亲子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全校师生养成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学共进的良好氛围。二是筑牢主阵地。注重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宣传栏、展板、校园广播、宣传报等方式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定期组织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队、升旗仪式、专题讲座等形式,采取专家讲、老师讲、同学讲,集中讲和分散讲等多样化讲解方式,加深孩子们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认识。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种子埋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三是画好同心圆。实施学校民族团结育苗工程,各民族学生在这里享受平等的待遇,接受平等的教育,引导他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在文化上互鉴融通,在习俗上相互包容通过中队主题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故事大家讲”学唱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等活动,让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平等对待,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坚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一是搭建中华文化大舞台。充分利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个平台,开设体育、文艺、科技、音乐等几十个活动项目。其中包括葫芦丝、武术、经典诵读、戏曲、腰鼓等,每周星期二、星期三下午安排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学校教师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和传统的武术、跳绳、手势舞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天在早读和大课间时段开展诵唱和表演,充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让各民族孩子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二是打造红色书香文化园。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书香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等特色办学理念相融合,设立国学长廊、开放式读书角、阅读区,布置摆放“四史”“民族文化”“国学经典”及相关红色书籍2000余册,利用晨读、午读及“四点半”课程,开展师生红色书籍大阅读活动,丰富课外知识,有效开阔眼界。三是创建民族文化工作坊。学校充分应用“中国水城民族民间绘画之乡”这一名片,挖掘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对歌舞、服饰等进行整理提炼,形成课程资源,创建水城民间绘画工作坊,蜡染工作坊。通过教学,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得到了传承和保护、创新和交融,还更加坚定了对各民族的文化认同。

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一是组建团队学党史。组建庆祝建党百年宣讲队、党史小故事宣讲队、书画创作队、合唱队、快板表演队等10余个学生团队,分别在校内外宣传宣讲党史故事、党的光辉历程,颂扬英雄事迹和党的丰功伟绩共达100余次。二是现身说法学党史。推行“‘四史’+思政教育+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4+N”模式,通过宣讲党史故事、学习党史精神、瞻仰烈士陵园,把“四史”内容与身边优秀党员、先锋模范等先进事迹融入课堂、引入实践。实行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上好思政课、讲好身边的雷锋故事和先进典型, 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党史百年·天天读”师生同讲党史小故事等活动。截至目前,学校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支委委员及大队辅导员带头上专题思政课、国旗下讲话、主题队课、讲党史故事等400余次。三是创新载体学党史。建设学校党史长廊,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听介绍、看影片、唱红色歌曲、讲党史故事等主题活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一是注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科整合,有计划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走进课堂,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采用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的育人模式,通过打造“中国梦主题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等教育园地,结合学校实际,以“爱国”“法治”“文明”“诚信”作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记录一件文明或诚信的事情,每期讲述一个文明或诚信的小故事;学校每期评选一次校级的文明/诚信小标兵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是注重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直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类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法治、文明、诚信等基本价值导向,营造体现主流意识和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依法使用网络意识,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沉迷网络的危害性,增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自觉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