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4-471400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4-03-28 09:01:36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文字解读:《六盘水市2024年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重点工作任务》 |
2024年3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2024年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六盘水府办函〔2024〕9号,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印发实施,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通知》的出台背景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印发实施,指出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试点推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厅字〔2023〕3号),要求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3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3〕20号),要求深入推进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提升县域内卫生健康水平,让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通知》的主要内容
为贯彻执行中央、省“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工作安排,《通知》按照省卫生健康委“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压茬推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往前赶,确保目标任务早日落地见效,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拟定了2024年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共包括健全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推进紧密型运行模式和完善一体化服务机制三个部分28条内容。
(一)如何健全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
答: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省、市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制定政府办医、行业监管、医共体运行三张权责清单的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二)各市(特区、区)政府如何履行权责事项?
答: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决策医共体建设的规划布局、政策制定、投入保障、人事安排、考核监管等重大问题,每年研究医共体工作不少于2次。
(三)如何完成医共体人事任免?
答:完成医共体党组织建设,理顺行政领导班子与党委(党组)议事决策程序。医共体负责人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名,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提名,征求县级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意见后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四)如何加强医共体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
答:制定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实施方案,有效衔接医共体总额付费和DRG支付方式改革。科学编制统筹地区总额预算,合理确定医共体总额付费额度,有序实施总额付费资金预付、预结算,统筹开展总额付费和支付方式改革年终结算,实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五)什么是“两个允许”?
答: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六)如何促进医共体内人员合理流动?
答:强化医共体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原则,优化岗位设置,规范聘用管理,促进人员合理流动。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在医共体内多点执业无需办理执行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的政策。
(七)如何加强医共体考核机制?
答:县级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建立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与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医共体负责人任免和奖惩等挂钩。统一医共体内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标准,强化医共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医共体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向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等方面倾斜。落实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内部监管责任。
(八)紧密型运行模式的内容有哪些?
答:在医共体内分别设立一体化管理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运行服务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药械管理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等六个中心,对工作平台和机制、人力资源、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药品和器械管理以及运行绩效评价等进行细化管理。
(九)医共体梯次带动模式如何搭建?
答:按照“县级牵头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梯次带动模式搭建医共体,将辖区内所有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共体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牵头或参与医共体建设。按牵头医院服务能力强弱合理确定医共体成员单位数量。
(十)分级诊疗和医防数据融合应用如何推动?
答:依托牵头医院,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公共卫生、运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推动分级诊疗和医防数据融合应用。
(十一)如何推行长期处方,保障基层用药?
答:药械管理中心负责药械采购配送和药事管理等工作。医共体内统一药品管理、用药范围、带量采购、集中配送和药款支付。推动成员单位与牵头医院用药目录衔接统一、处方自由流动,推行长期处方,保障基层用药。建立医共体内县、乡、村三级疾病诊疗目录。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患者在医共体牵头医院治疗后转至成员单位的,由牵头医院原诊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治疗,成员单位可使用患者后续治疗必需药物。
(十二)乡镇卫生院延伸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点如何管理?
答:每个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将1家村卫生室、公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点,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等统一管理。
(十三)如何做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答: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科(或预防保健科),制定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做实做优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做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十四)如何做好慢病管理?
答:做实做优基本公共卫生。完善医共体内慢病医防融合管理机制,推动落实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双处方”制度。牵头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组织医师依托成员单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做实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提升覆盖率和慢病防治能力。
(十五)中医馆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所有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并至少配备1名中医师;标准中医馆达5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