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新闻发布会 » 媒体报道
我市召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新闻发布会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12月20日,市科学技术局召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及《关于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浓厚的氛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方面,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市现有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载体114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3个、市级8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大学科技园、院士工作站等均实现零突破。六盘水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的省级高新区,也是继贵阳国家高新区之后全省第2家入选的试点单位。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共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294人(省“千”层次创新人才50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7个(省级4个);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服务“三农”行动,累计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选派省级科技人才534人次,带成果带项目到一线转化及示范推广;选派16名“科技副总”兼“科技专员”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此同时,2019年以来我市共获科技部、省厅支持项目220个,支持资金2.36亿元。其中,“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资金1629万元,今年2月已顺利通过科技部中期检查。“滇桂黔石漠化区竹荪等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实现农业领域科技部重点专项零的突破;省厅“煤炭地下气化”“六枝锂矿科技支撑找矿行动”重点项目启动实施。“贵农5号刺梨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开展实验。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六盘水师范学院与我市合作共建六盘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高新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市首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六盘水科技发展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为全市第2家获批建设单位,共获省知识产权资助资金60万元。转移转化机构的成立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集聚各方资源,推动更多省内外科技成果在六盘水交易、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在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方面,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与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公司联合研制的世界首台矿用机动型硬岩掘进机(TBM)于2022年在六盘水高新区正式下线。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研发的“煤矸石制取白炭黑联产聚合铝铁”项目,成果正在水城经济开发区贵州华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转化。六盘水师范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低浓度煤矿瓦斯洁净高效利用技术”正在高新区贵州宇源新能科技公司转化。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的“早强高强微膨胀瓦斯抽放封孔材料技术研发”成果在钟山区贵州中贤实业有限公司转化,目前已服务40余个煤矿的瓦斯抽采封孔。

“科技银行”推进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银行”试点工作,共签约“科技银行”合作行5家。截至目前,共发放贷款4.09亿元,通过“科技银行”贷款助推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0项,授权专利172项,研发新产品40个,新增年产值2.5亿元。2022年首次推出“科特派推荐e贷”金融产品,累计发放无抵押、低利息、便利化的“科特派推荐e贷”171笔,资金2024.72万元,为我市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不竭动力。

技术市场情况成交额创新高。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数量573项,成交额为27.7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前三季度技术合同登记额达2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3%。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立足本市的特色和优势,围绕“2+7”产业板块发展需求,坚持成果引进转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六盘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作用,引导更多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助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 卯 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