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凉都
大山深处留芬芳——记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余留芬(中)与酒厂员工交谈。

2022年2月15日,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传来一则喜讯——在村集体企业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的新春年会上,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宣布,在“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岩博酒业“人民小酒”全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

至此,岩博酒业实现了从党的十九大以来,每年近亿元增长的“五连跳”,带动就业900余人、岩博村人均年收入达3.3万元。

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如何造就了一家亿元级企业?

时间回到10多年前,那时的岩博村还是个穷山沟。虽然当地有酿酒的传统,可在那个年代,煤炭产业正红火,村里人要么去煤矿打工、要么跑车拉煤,传统的小锅酿酒面临失传的风险。

“我们要把小锅酒发展起来,带领更多的人脱贫。”村里开会时,时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提议。

没想到,提议一出,反对的人占了一大半,大家都认为只有搞煤炭产业才来钱快。可余留芬的解释,最终打动了所有人:“酿酒虽然慢,却是绿色产业。卖酒的同时,酒糟可以喂猪,还能带动一部分人就业。我们发展产业,关键是要看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好处。”

当年的这个决定,成为了岩博发展白酒产业开端。

从举步维艰,到全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10余年来,余留芬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把当初大多数人不看好的小酒厂,办成了享誉省内外的现代化白酒企业。

而岩博村,也与全国全省同步,告别贫困、步入小康,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曾经“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的贫困村,如今已是人均年收入3.3万元、村集体资产1.12亿元的小康村、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对于岩博就业的发展,余留芬的最大感慨,是农村要发展、企业要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她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农村基层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队伍,这当中关键在于要有思想、有闯劲、能持久的人才。”

2021年、2022年,余留芬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全国两会,连续提出了关于农村人才振兴的提案。

在管理上,精益求精;在人才上,求贤若渴。在余留芬的带领下,岩博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产业振兴为抓手,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每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增长速度,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岩博篇章”。

以联村党建整合资源、土地、人才等优势,岩博实现了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共享发展,增强了村集体战斗力,为化解村域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贡献了“岩博经验”,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坚持“人才强企、产业兴村”战略,岩博邀请季克良、黄永光等专家学者作技术指导,考核录用200余名专业人才、引进大专以上学历200余人,中高级技师、工程师占科研团队三分之二以上,建成六盘水市人才基地、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与贵州大学、六盘水师院共同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如今,岩博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带动就业创业、共同富裕,全村人均年收入3.3万元,岩博、鱼纳、苏座三个村1012户、3450人参与岩博酒业入股分红,村民入股比例达到50.18%。

余留芬也荣誉满载——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被农业部授予2017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称号;2019年,被国务院授予“最美奋斗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贵州省委宣传部评选为“贵州省道德模范”;2020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记者 宋 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