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1-4036421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1-08-05 11:09:07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文字解读:《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年)》 |
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六盘水市纺织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同志对《规划》进行了政策解读:
问:编写《规划》的背景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双循环新常态,纺织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总体看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贵州省是矿产资源大省、民族文化大省、旅游资源大省,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依托其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加之劳动力资源较为充足,是承接东南地区纺织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六盘水大力发展纺织产业,是贯彻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践行“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发展方略的具体实践。
行业规划是推进行业管理服务体系和管理服务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六盘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等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能源、气候、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推进纺织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加速优化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特编制发布本《规划》。
问:《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纺织制造工程,加快构建六盘水绿色纺织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纺织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坚持供应链、产业链发展的思路。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六盘水纺织工业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问:《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了新时期推动纺织产业发展的6条基本原则。一是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发挥政府在推进纺织工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机制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二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重点建设绿色化纤、绿色染整示范项目,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纺纱、织造、服装、家用纺织品、旅游用纺织品园区建设。三是绿色发展,严把准入。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原则,严把准入关,防止低水平建设,严禁二手落后淘汰设备产能转入,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清洁生产要求,高标准处理生产废水、废气、废渣,真正保证原则。四是集约用地,引领标准。纺纱、织造、染整、服装要聚“点”成“面”实行集约化园区建设,形成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条。引入的纺织产业、技术等一定要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并将之作为产业的准入标准,引入标准化设备、采用标准化统一管理等,以满足地区在产业在保证高水平发展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经营秩序和社会效益。五是两化融合,资源循环。纺织产业要在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对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准确提供生产数据,实时监督生产进度,减少生产能耗与不必要的浪费,让生产更加绿色、智能、高效。六是地域特色,品牌建设。发展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特色纺织服装,凭借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扎根民间乡土,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纺织类产品,例如:旅游纺织品,少数民族服装产品等,形成自身特色的民族特色纺织品产业链,力争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民族特色纺织品加工基地。依托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区域品牌。
问:《规划》的主要发展目标有哪些?
答:《规划》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30万吨零排放绿色印染示范项目,建成180万锭绿色纺纱项目,建成4500台喷气织机项目,建成3500台喷水织机项目,建成5万吨绿色纤维项目,建成20万吨锦纶纤维项目,建成1600台针织项目(含针织圆机和经编机),建成高新区纺织品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内衣服装园区项目,建成木岗旅游用纺织品园区项目,依托六盘水地区充足能源供应体系,力争通过五年建立六盘水纺织产业体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纺织工业全过程的基本要求,纺织工业绿色发展制基本形成,绿色纺织制造产业成为六盘水市经济增长新的引擎和竞争新优势,实现电厂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纺织产业所占经济比例显著提升、纺织工业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等目标。
问:《规划》产业布局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以煤炭火电为能源基础,规划布局六盘水纺织产业体系,以火电厂为能源基础布局加工制造园区,以物流交通便利地区布局纺织品贸易园区,以人员相对集中区域布局服装家纺园区,以旅游景区相对密集地区布局旅游用纺织品园区。最终形成纤维加工、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旅游用纺织品的全产业链纺织产业体系布局。
《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人才体系建设。加快六盘水地区纺织服装行业研发设计、生产、国际贸易、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二是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吸引投资与培育本地企业并举,重点规划对东南沿海地区大型优势品牌企业、全产业链式龙头企业产业转移至六盘水,吸引衬布、纽扣等辅料、纺机设备及纺织专件器材等配套生产企业协同转移。三是双循环体系建设。本着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原则,积极开拓南亚、西亚等向西南出口市场,逐步稳定扩大出口规模。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外贸出口企业、品牌经营企业与本地生产企业建成供应链体系。四是品牌和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入驻纺织服装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围绕创新链和价值链开展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不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管理能力建设。五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科学布局、用地集约、梯度分布、规范建设、产业集聚、配套完善、机制健全”的原则,加快建设六盘水地区专业化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围绕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动态信息、技术装备、产品设计、流行趋势、检验检测、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领域,建设配套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问:如何保障《规划》的顺利有效实施?
答:为强化实施,《规划》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一是贯彻落实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等政策文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纺织产业全链条发展。二是设立产业发展资金。通过在市级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纺织服装园区基础设施和示范工程建设、服装标准厂房建设、现有纺织服装企业技术改造、运营费用补贴、电价和运费补贴、信贷风险补偿等。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开展运费补贴,对六盘水地区企业生产服装、家纺等产业链下游行业产品的相关运费给予一定优惠补贴。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包括研究制定倾斜性的信贷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和建设模式;建立纺织服装产业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丰富保险服务等。四是强化目标管理。成立市级纺织产业全链条发展领导小组,督促《规划》的实施,总结经验和存在问题,及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规划》,明确实施步骤,定期总结政策落实情况与实施效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