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起伏显著,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复杂地形共同作用,每至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呈现出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局地性集中等特征,增加了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对公路通行安全构成多重威胁。每年汛期,便是六盘水公路人严阵以待、全力以赴守护公路“生命线”的关键阶段。
提前监测预警,下好防汛“先手棋”。水城公路管理局立足防汛工作“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原则,及时关注气象部门信息,实时获取强降雨天气预警信息,针对强降雨天气提前启动防汛预警响应及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同时,采取“人防+技防+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重点对高边坡、易落石、易坍塌等区域的地质稳定性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同步开展预防工作,部署应急力量,为汛期公路安全运行筑牢“前哨防线”,实现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防御”的转变,为管养公路安全度汛提供有力保障。
全域隐患排查,织密风险“防控网”。进入汛期以来,水城公路管理局局属各单位积极响应、周密部署,组织专项力量深入管养路段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一是对易积水区域、边坡、桥涵等关键部位以及警示柱、标志标牌等安全设施开展巡查,建立隐患台账并逐项整改,修复加固损坏的警示柱、标志标牌,加强隐患管控。对在建项目全线涉路施工安全标志标牌完善情况及交通指挥岗位设置情况全面排查,确保交通标识引导完善、交通指挥岗位配备充足。二是开展汛期公路排水设施专项调查,摸清涵洞淤塞、排水沟不畅等问题底数,及时组织养护作业队伍对淤塞涵洞进行集中清理,提升排水设施泄洪能力,通过预防性养护措施夯实防汛基础,从源头降低内涝风险。
高效应急处置,打响抢险“攻坚战”。面对汛期突发险情,水城公路管理局始终坚持“闻汛而动”,全力开展抢险保通工作。针对强降雨引发的路面落石、行道树倾倒、低洼路段积水等问题,迅速组织养护人员出动专业设备切割清运倒伏树木,清理路面落石、淤泥,确保道路尽快恢复畅通;及时扶正、加固、修复被雨水冲歪、损坏的警示柱及标志标牌等,重新筑牢安全警示防线,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准确的引导信息。同时,水城公路管理局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深化“一路三方”联动机制,强化与交警、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在发生险情后,交警部门负责交通管制与疏导,综合执法部门维护现场秩序,公路养护部门专注险情处置,三方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实现受阻路段快速抢通。
应急值班值守,夯实防汛“责任链”。水城公路管理局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汛情信息及时反馈。各基层单位明确值班人员职责,密切关注气象变化与路况动态,及时报送突发情况。同时,充实防汛物资储备,配备编织袋、抽水泵、警示标志等应急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应急物资“随时可用”。此外,提前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构建起反应灵敏、协同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为防汛抢险提供坚实的组织与物资保障。
水城公路管理局将持续打好防汛“组合拳”,抓实抓细防汛保畅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公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全力守护管养公路“生命线”,为群众出行筑牢“平安屏障”。(颜佳玉 李敏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