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保改革部署,聚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完善基本医保政策和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抓手,为老年人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持续完善基本医保政策,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一方面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大额)保险减负、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机制,有效减轻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将阿尔茨海默病、风湿性关节病等老年常见慢性病、特殊疾病纳入慢特病门诊管理,积极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方便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就医,解决异地看病报销难问题。目前,我市纳入慢特病门诊管理病种50余种,高血压、糖尿病等10个病种已实现跨省异地直接结算。
通过在医疗机构范围内设置医保综合业务服务终端,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为老年就医“提速”。老年人就医购药全流程业务从“持卡就医”“持码就医”向“刷脸就医”转变,参保老年人直接“刷脸”就能达成医保支付“一站式结算”,老年人使用医保服务更加便捷。目前,全市84个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36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89个村卫生室、539个定点零售药店(包含乡镇)、90个医保经办服务点铺设医保刷脸终端共计1280余台,实现了无感就医、异地就医备案参保缴费信息查询等业务,老年人就医排长队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平均排队次数减少50%,平均排队时长减少45分钟,老年人通过刷脸就医切实享受到就医服务便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问题日益凸显,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推进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目前,我市已完成长期护理保险前期基础数据归集,并联合市税务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搭建工作机制。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成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方案制定,有序开展参保登记、费用征缴、待遇核定、服务机构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我市平稳落地实施,为失能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长期护理服务,切实减轻家庭负担,提升失能人员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