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水城区: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水城区立足资源禀赋,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从特色农业筑基,到农旅融合添彩,再到全产业链延伸,水城区用实际行动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动人画卷。

发耳镇作为水城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河谷气候,享有“天然温室”的美誉。这里的气候条件极为适宜早熟蔬菜和早熟水果的种植,使得当地的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抢占先机。每年早熟蔬菜上市时,这里的小瓜、茄子、辣椒总能抢“鲜”占领市场。

新联村村民杨流荣今年种植10亩早熟蔬菜,单季收入就达4万元。“我们的蔬菜比其他地方早熟,价格优势明显。”杨流荣笑着说。

眼下,发耳镇又迎来玛瑙红樱桃丰收季。走进樱桃种植基地,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自2012年试种以来,发耳镇紧扣“早”字做文章,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玛瑙红樱桃,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培训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水平。如今全镇樱桃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1.2万亩进入丰产期。预计今年产量超4800吨,产值将突破9000万元,带动农户务工收入约2000万元。

种植大户蒋兴忠的果园里,每天有100多名工人采摘,不少工人日收入超300元,他预计今年收入可达200万元。

为了进一步打响“发耳樱桃”的知名度,发耳镇积极探索“农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农业+文旅”消费新场景,让游客们既能品尝到美味的樱桃,又能感受到乡村旅游的魅力。

“我们借全省首届樱桃品鉴活动落地的契机,趁势开展采摘研学、连线直播、樱桃拍卖系列活动,并整合各方资源,将发耳特色酒店餐饮与樱桃产业串珠成链,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创建农旅互济新场景。”发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维说。

近年来,发耳镇以“樱”为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美味樱桃,感受乡村风情,这种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让发耳镇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除了樱桃产业,水城区的“水城春”茶叶也颇具特色。凭借“早、古、有机、香”的优势,在茶叶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来到水城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龙场乡的宏景茶叶基地,记者看到路边已有不少采茶工人携带着上午采摘的茶青正排队等待称重报价。采茶工人杨长江当天采了3斤1两茶青,收入不错。

眼下正是春茶的采摘旺季,每天都有200余名采茶工人穿梭在茶林间。采茶工人段常书每天早上8点左右出门,下午6点钟回家,一天收入能达到170至180元。她告诉记者,春茶采摘期能持续一个多月,这段时间的收入对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而当天采收下来的茶青,则就近运送到水城区南部农业产业园区白族风情茶文化小镇内的有机茶加工厂进行杀青、揉捻、烘干,针对茶园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特点,加工厂采用了特定的生产制作工艺,造就了“水城春”茶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汤味美的独特韵味。

“近两年,加工厂积极引入新技术,升级了杀青和揉捻设备,实现了对温度和时间的精准控制。这不仅提升了茶叶的香气和口感,还改善了茶叶的外形,使茶叶品质显著提高。品质提升后,茶叶市场售价上涨,附加值大幅提高,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水城区龙场有机茶加工厂厂长石昌满说。

目前,水城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已在水城区种植茶叶1万余亩,主要的品种有乌牛早、福鼎小叶、福鼎大白等品种,全年可带动当地就业4.9万余人次。

水城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其勇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在品质和产量上挖掘提升,加大新品研发力度,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从田间地头的特色种植,到农旅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再到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延伸,水城区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构建起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特色农业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旅融合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产业链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李盈莹 彭仕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