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钟山区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相互交织,共同奏响了经济发展的强劲乐章。
一产方面,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9.798亿元,增速为3.5%,一产增加值18.32亿元,增速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30元,增速7%,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钟山区农民增收的喜悦,也是农业发展的坚实步伐。
粮食播种面积28万亩,产量6.65万吨,为地区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种植蔬菜13.43万亩,产量23.16万吨,让餐桌丰富多样;种植烤烟2.326万亩,管护茶叶5800亩,特色农业产业如同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钟山区的大地上徐徐展开。规模化养殖场18个,“四肉”产量1.69万吨,渔业养殖9173亩,产量105吨,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更展现了钟山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为。
在二产领域,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2家,产值达到29.3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0%,较2023年增长16.8个百分点,农机生产企业1家,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钟山区在工业与农业的融合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弱”的问题依然存在,与本地一产的衔接不够紧密,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有待加强。美味园每年加工需辣椒原料6000余吨,本地采购仅300吨;海大饲料每年加工需玉米等原料6万余吨,本地采购仅2000吨,这些数据背后,是钟山区在二产与一产协同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产方面,现有二、三级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农贸市场13个,农旅融合民宿165家、城郊采摘园1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2个,电商4290家,销售额12亿元,这一系列数据展示了钟山区三产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钟山区将严格按照现场推进会精神,借鉴兄弟市区的好做法,推进农业领域“5+3”项目谋划实施,按照“四加强、四提升”的思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聚焦土地深翻深松、烤烟育苗烘烤、品种改良等环节,培育2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面积3万亩、改良牲畜4000头以上,填补行业主管部门服务空白,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特色产业培育,提升原料和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强化“三品”联动,推动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发展、提质增效。蔬菜产业立足气候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生态畜牧业抢抓机遇,扩大养殖规模;生态渔业推进基地建设和智慧化改造提升;其他产业加强基地管护,稳定面积在3.6万亩以上。
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加工企业服务保障,提升加工能力,搭建原材料采销渠道,带动一产增效。助推美味园做大做强,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帮助海大生物科技开拓本地市场;推动凉都道牧农业公司复产迁建;指导贵州大黔茶实业有限公司差异化发展,带动本地茶叶生产提质增效;谋划包装粮油加工项目,带动粮油生产。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培育,提升市场保供能力。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进农产品综合物流园二期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指导电商平台提升运营质效;提升民宿淡季运营质效;引导草莓采摘基地优化服务,增加体验感。(乌蒙新报记者 李 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