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营商环境更优、企业获得感更强、银企关系更紧密、乡村发展更有活力……六盘水市各金融机构用责任和担当,在城市有机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巨幅画卷上挥毫泼墨,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不断推动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今年上半年,六盘水市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且量稳质优。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六盘水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80.83亿元,同比增长8.0%;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3.68亿元,同比增长12.0%。
盘县农信联社聚焦“乌蒙大草原”明确将乌蒙大草原作为重点支持区域,从客户准入、担保方式优化等方面倾斜政策,以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乌蒙大草原景区住宿、餐饮、旅拍等业态升级,推动当地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尚宇杰/摄)
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日前,记者走进贵州水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钢金科)生产车间,经过抛光、拉丝等流程,一根根钢绞线正源源不断地从全自动生产线生产下线。凭借自主可控的设计研发能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生产水平,水钢金科将一根钢绞线做到极致,助力桥梁建设、高速工程等行业迅猛发展。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水钢金科财务总监况惠芸告诉记者,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上下功夫,优势领域锻长板、薄弱环节补短板,传统产业必然也会“老树发新芽”。
在水钢金科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曾遇到融资难、担保难等情况,且因为企业边生产边建产线,流动资金压力较大,一度曾陷入艰难局面。
就在水钢金科为资金发愁时,“科技银行”主动伸出援手,在2023年6月为水钢金科提供了4000万元授信贷款,承诺对水钢金科不抽贷、不断贷,实现对企业最大化的支持和共进退。“用款方式非常灵活,企业用钱很方便,我们拿项目、买原材料心里更有底。”况惠芸说。
今年以来,六盘水市继续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持续改革探索,积极创新实践,通过优化强化科技金融政策引领,深化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不断做优做大做强“科技金融”,更多更快更好地缓解轻资产科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让金融为创新“加油”,用创新为金融“赋能”。
截至目前,“科技银行”合作银行已达7家,包括工行六盘水分行、贵州银行六盘水分行、交行六盘水分行、兴业银行六盘水分行等,金融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水钢金科生产车间。在水钢金科资金链紧张时,“科技银行”主动伸出援手,在2023年6月为水钢金科提供了4000万元授信贷款,承诺对水钢金科不抽贷、不断贷,实现对企业最大化的支持和共进退。(桂榕/摄)
金融“引擎”助推优化营商环境
“每次在公司最需要资金的时候,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真是‘及时雨’!”贵州鑫科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是集电力器材、光伏系列以及交通安全三大类钢结构产品为主的规上加工制造企业,公司总经理孙立权感慨道。2023年,企业获得5笔贷款,放款金额总计是2940万元。
时间拨回到2023年2月,孙立权忧心忡忡。受疫情影响,公司现金流吃紧,而没有足够的资金,人才引入、科技研发和市场拓展都将受限。去哪找钱?深耕行业多年的他深知,企业由于体量小、缺乏有效担保物,融资是个难题。一次上门问需走访服务,解决了鑫科电力公司“融资难”问题,为鑫科电力公司送去“及时雨”。
“我们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通过积极对接贵州省工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交通银行工业银保通项目,于3月31日帮助企业获得500万元融资。”六盘水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后,孙立权又成功申请了3笔贷款,六盘水红桥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整合公司资产资源帮助企业完成1940万元的贷款。“公司积极开发产品及拓展市场,随着订单增多,产值呈翻倍式、递增式地增长,抓住今年的黄金时间窗口拓展业务,我们将会开拓一些新的产业链出来,像风电、火电甚至避雷针,增加和扩大公司业务范围。”孙立权自信满满。
六盘水在精准常态化服务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强服务,促发展”上门问需走访服务,主动走进企业,倾听企业的呼声和期盼,聚焦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扎扎实实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不断加大“双问双服务”“助商惠民”和“纾困解难”工作力度,以多招式的“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服务保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盘县农信联社聚焦“乌蒙大草原”明确将乌蒙大草原作为重点支持区域,从客户准入、担保方式优化等方面倾斜政策,以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乌蒙大草原景区住宿、餐饮、旅拍等业态升级,推动当地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尚宇杰/摄)
金融“养料”助力乡村振兴
时下,盘州市乌蒙大草原旅游景区“避暑游”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11.28%和11.47%;乌蒙大草原旅游景区及周边共有餐馆270多家,民宿180多家,加上其他游客服务体验项目,总共有500多家为游客服务的经济实体,今年避暑旅游季已经带动2000多人就业。
避暑旅游热带来了群众创收增收的经济“热”,这背后离不开金融“养料”的浇灌。近年来,六盘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盘水农信)聚焦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助力推进农旅一体化,紧盯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村镇,加大对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等新型服务业。
盘县农信联社聚焦“乌蒙大草原”明确将乌蒙大草原作为重点支持区域,从客户准入、担保方式优化等方面倾斜政策,以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乌蒙大草原景区住宿、餐饮、旅拍等业态升级,推动当地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六盘水农商行聚焦月照养生谷、乌砂寨、大河堡、望城坡;水城农信联社围绕“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冰雪运动品牌及19度夏天清凉气候优势,支持玉舍冰雪休闲、百车河温泉养生、野玉海山地旅游、北盘江峡谷体验等旅游资源,助力县域文旅品牌打造。
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农信发放支持旅游产业化贷款余额14.20亿元,较年初增长0.82亿元。得益于六盘水农信的金融支持,六盘水各景区的特色餐饮、住宿的服务能力、品质不断提升。
“此外,我们还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发展规划,积极支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物流、农家乐等市场主体发展,助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发放支持旅游产业化贷款余额14.20亿元,较年初增长0.82亿元。”六盘水农信相关负责人介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 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