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六盘水广聚人才促高质量发展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近年来,六盘水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引来、用好、留住人才,“点线面”发力推动基层人才振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靶向“引才”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2015年,刚从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毕业的雷以柱,通过人才引进到六盘水师范学院工作。刚来这里,他便被明湖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吸引我的不仅是校园里的美景,更多的是‘江南煤都’的丰富资源。”雷以柱说。

8年来,雷以柱精心教书育人,潜心科学研究,完成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省级“双一流”专业建设试点、贵州省煤炭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院士工作站等一批专业和学科平台建设,主持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成为煤炭洁净利用领域的领军人物,带领着六盘水师范学院的莘莘学子,不断探索煤炭洁净利用的奥秘。

“作为一名青年大学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自觉将自己的科学研究与祖国需要相结合,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雷以柱说。

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六盘水,像雷以柱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

近年来,该市专门为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持续推进实施高层次青年人才和市管专家培养计划,着力挖掘全市青年高层次人才潜力,累计纳入培养对象2200名,命名市管专家223名;培育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省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31人,入选“西部之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58人。目前,建有国家级平台及院士工作站6个、省级人才平台15个,申报各类项目获批281个,年度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突破1000件,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增长246.15%。

精准“用才”

从脱贫攻坚指挥部无缝衔接至乡村振兴一线,钟山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龚德林担任了青林乡田坝村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为村集体产业发展、为增加群众收入出谋划策,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驻村以来,针对田坝村耕地坡度大等特点,龚德林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种植2611亩樱桃;以“党建+大户”组织方式,成立合作社发展肥牛养殖,入栏肉牛200头,并通过养牛带动牧草种植;针对田坝村水源丰富、水质好、水温适宜等特点,发展养殖稻花鱼、龙虾等产业,吸引游客体验,带动旅游业发展。其中,仅养殖稻花鱼就累计带动农户就业130户,解决务工300余人(次),实现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

“为扎实开展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干部轮换,六盘水严格人选标准、择优精准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同时,大力营造爱才惜才、尊才重才的人才发展新环境,对全市1800余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全员培训,给予他们发展空间和平台。”六盘水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

今年,六盘水从市直机关选派2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招录补充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400名,定期开展乡镇借调人员排查清理,加强乡镇工作力量;定期组织开展县乡领导班子作用发挥情况集中研判,结合工作需要适时对班子进行调整优化。

倾力“留才”

走访、观察、记录、撰写报告……植物保护专业出身的杨恩兰,带着专业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践行着“植物医生”的职责。

2016年从华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杨恩兰回到家乡贵州,通过人才引进到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工作。7年间,杨恩兰翻过重重高山、越过道道沟坎,把病虫鼠害防治的新理念、新经验送到水城区30个乡(镇、街道),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变成“土专家”。而她,也蜕变成能挑大梁的植物保护站站长,成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

如今,杨恩兰已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技术能手等殊荣。成绩的背后,杨恩兰更多地归功于六盘水宽松的人才环境,让她能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放手大干。

今年,六盘水印发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抓三好”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畅通人才晋升机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时适当向基层倾斜,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023年是六盘水蓄能发力之年,我们将在推动责任落实、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持续用力,打造高效便民港湾,让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各路高贤聪明才智竞相涌流,为奋力谱写幸福六盘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六盘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