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水城河畔,蓝天白云映入眼帘,河水悠悠一路东去,行人三三两两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们万万没想到,曾经的“臭水河”经过多年的有效治理,水城河如今水清岸绿,不但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的样板,更是市民健步休闲的首选地、外来游客的打卡点。
水城河的华丽蜕变,是六盘水市通过持续打造生态“绿都”,着力建设幸福“凉都”的民生工程。其中,六盘水粤海水务功不可没。
山海相连 粤黔情深
粤海水务是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集原水、自来水、污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清洁能源、科技研发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水务全产业链大型运营商,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投资运营水务项目114个,服务超8400万人口,水处理规模达4234万吨/日,位居国内同行前列。
作为最早投入水务事业的国有企业之一,粤海水务见证并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自2000年以来,粤海水务业务由原水供应扩展到自来水经营、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水务全产业链,凭借20多年城镇供排水优质服务,塑造了“中国水安全专家”的卓越品牌形象。
在山海相连粤黔情深之间,2019年,广东粤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粤黔协作的先行者,与六盘水市水利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六盘水粤海水务,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并以TOT模式接管六盘水市水城河运营维护PPP项目,负责六盘水市水城河运营维护,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19.64公里河道徐徐铺开……
打造“清水走廊”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发展之要,生态之基。翻开六盘水的历史,水的故事一直相随相伴。曾经,贯穿六盘水市人口最密集区域的水城河水体整治任务巨大。
自2019年10月,水城河运营维护总投资18亿元的PPP项目正式进入商运以来,六盘水粤海水务充分结合六盘水市当地城市规划,以及人文发展理念,将粤海水务“安全、求实、创新、高效”的经营管理核心理念,植入项目运营管理中,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机制,形成东西相容、内外兼修的优秀企业文化。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针对突出的水体问题,六盘水粤海水务坚持因河施策,一河一策,研究综合治理整治方案,实施精准化治理。
服务民生一直是六盘水粤海水务的“重头戏”,百姓有所需,污水处理有所应。2021年,该公司按照《六盘水市水城河运营维护PPP项目绩效考核标准》《水城河运行维护管理手册》开展维护工作,先后巡视巡查273次,更换检查井盖44个,每季度开展截污管网清淤维护工作;完成12座翻板坝大修保养与自动化改造;自筹369.97万元新增板框压滤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让水城河持续巩固“臭水河”变成“景观河”“幸福河”的华丽蜕变成果,真正成为六盘水的“母亲河”。现在的水城河碧波荡漾,风景宜人,已成为当地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地方。
让污水变清水
提起污水处理,往往会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但置身六盘水粤海水务,与想象完全两样,厂内干净整洁,绿树环绕,几乎闻不到一点气味。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这里,公司用生态化处理“去污还清”,用科技为人们保住一份美丽“乡愁”。
当上游的原水流经六盘水污水处理厂时,会经过“粗细格栅、曝气沉砂池、改良AA/O池、二沉池、V型滤池、接触消毒池”等几道主体工艺。通过物理、生物、化学处理方式协同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工序,将水中有害物质“吃掉”,再经过消毒等工序,水质达到标准排放,实现中水回用。
2022年,六盘水粤海水务持续开展水城河巡视巡查156次,投入38.2万元更换检查井盖619个,开展2次截污管网清淤维护工作,对截污箱涵进行声呐探测1次,完成4#、7#翻板坝大修等;实施两厂出水在线设备、德坞厂精确加药系统优化改造、板框压滤机优化项目、签约外部高附加值工业污水委托处理等6个提质增效项目;完成六盘水污水处理厂鼓风机房和高低压配电房地基下沉整改工作。该公司主动参评贵州省“双控体系”平台,接受应急管理局监管,每周报送风险及隐患排查情况,考核分数均在94分以上,处于六盘水市前列。
此外,通过粤海水务在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完成生产区与办公区物理隔离提升、厂区内各功能房提升、水城河翻板坝设备管理标准提升、污水厂进、出水在线监测室提升、物资库房和机修间提升以及建立标准档案室等,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运营。
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呵护城市的高颜值,离不开高效的污水处理。六盘水粤海水务在发展中保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经六盘水污水处理厂和德坞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近1.27亿吨,每年纳税超过2500万元,为六盘水市纳税大户之一。
六盘水粤海环水务先后荣获粤海水务“先进单位”“三星级”“四星级”污水处理厂、“先进基层党组织”,E20环境平台“市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第二期双百跨越“2022—2023年度环境教育标杆污水厂”荣誉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六盘水市水务局“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称号,钟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水城河环保卫士”等荣誉称号。
一个个鲜活的数据表明,如今的六盘水粤海水务已然可以承担起六盘水污水处理的重任,让六盘水市城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前行。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六盘水粤海水务始终秉持粤海水务“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核心价值观,将水务事业视为关乎民生安危、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每年向六盘水市缴纳税收,不断开创让政府放心、市民满意、员工受益多方共赢新局面。
如今,六盘水粤海水务积极开展提质增效工作,每年投入技改项目经费逾200万元,引入先进的声呐探测等技术,用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真正实现六盘水市母亲河的治理与维护。
期间,为保证两厂生产持续安全平稳运行,每年投入安全管理经费逾250万元,全力消除生产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全力打造"花园式"污水处理工厂,用奋进诠释了国企使命与担当,彰显了新时代的国企担当。
未来,六盘水粤海环水务将持续践行国企责任和义务,持续深耕生产经营主业,以科技创新带动河道治理,营造人水相亲、人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力争将水城河项目打造为贵州省示范项目、西南水环境综合治理运营标杆,为六盘水城市建设贡献粤海力量。(刘胡伟 记者 王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