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六盘水:“三个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月30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环境污染防治转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三个转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绿色发展方式转型。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绿色转型升级的首要位置,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窗口期,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对产业“存量”实施循环化改造,对产业“增量”进行循环化构建,推动煤炭、电力、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全市有煤、铁、锰、锌、玄武岩等矿产资源30余种,正常生产煤矿机械化、智能化的覆盖率保持100%,我市获批建设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做法获得国家四部委通报表扬。

环境污染防治转型。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固废和乡村治理”五大战役为抓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外修“城市颜值”。巩固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全力创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和谐文明、幸福宜居的城市,内修“人文气质”。目前,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以上,全市水质优良率达95%以上,我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文明城市全覆盖。

生态保护修复转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引导矿山生态修复与废弃土地转型利用相结合,变废弃矿山为绿水青山,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力实施林业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变国土资源为金山银山,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

目前,全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10万亩,2022年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40亩,建立自然保护地5类18个,总面积达10.72万公顷,全市重要陆地生态系统保护率达90%,野生动植物群保护率达85%,高等植物群落保护率达65%,森林覆盖率达62%。 (许 恒 记者 赵庆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