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广袤原野勃勃生机——钟山区接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走笔

村民在采摘凤凰菊。

金秋十月,醉美菊花。

行走在钟山的大地上,产业基地里到处是农民忙碌的画面,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一张张笑脸幸福满满……

走进大湾镇开化村三组的金丝凤凰菊花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金灿灿的菊花竞相绽放,宛如一条巨大的金地毯平铺在田野上。踏进这条“金地毯”,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艳丽的菊花仿佛正诉说着这就是深秋的味道。

在这金灿灿的花海中,不少村民穿梭其中,有的采摘鲜花、有的来回搬运,一幅美丽喜人的乡村丰收图景尽收眼底。

村民郭世兰穿梭在基地,将一朵朵菊花摘下来,放进篮子里。一会儿,她又提着一篮子菊花,回到装车处摆放。

“在基地干活,如果没有其他事耽搁,忙起来的时候,能有20多天的务工,一天60元。”郭世兰说,都是手上活路,不累人。

“2021年,我们的营业收入达350万元,产品销售4吨,预计今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目前已带动周边及当地农户1316户5963人增收致富。”贵州凤凰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显菊说,公司于2017年成立,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平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组织形式,采取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村集体、农户以基础设施、土地、荒山、资金等可经营性资源、资产入股参建。

和凤凰菊一样,钟山区保华布朗李、青林猕猴桃、大河高山茶叶、双戛高海拔西瓜和草莓等一批特色产业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路上开始“崭露头角”。

近年来,钟山区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根据耕地、自然资源条件和城市保供需求,保持粮食产量不变,大力发展蔬菜、经果、畜牧、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21万亩,平均亩产量从1800斤到3500斤,亩产值从1440元到4200元。

与此同时,钟山区围绕“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足、做深、做细文章,引导农业产业建成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经营主体,打造了“一乡一特”,产业呈现了区域化、市场化、一体化、专业化的局面。

在乡间采访,随处可以领略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助推现代农业建设的转变。

“公司将主攻中高端零售市场,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全方位销售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凤凰菊药用价值,将产品铺设于周边药房进行销售,所有产品全面推广销售后,营业额年均在500万元以上,从而成为大湾镇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支柱。”谢显菊说。

“我们这里有蔬菜协会,有先锋队,在生产技术上有困难时就去找他们帮忙。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种的菜越来越好,卖的菜也供不应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二组村民张凤先开心地说,现在大桥村蔬菜基地每年种植蔬菜三季,蔬菜品种多样,亩产值1.5万元至2.5万元左右,部分农户亩产值可达4万元以上。

大湾凤凰菊、保华布朗李、青林猕猴桃、大河蔬菜、木果大连草莓高山育苗、大河高山茶叶、双戛高海拔西瓜和草莓……如今,在这些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有效益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下,全区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94个,家庭农场209家;全区现有特色农产品品牌20余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个。收入5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42个,2021年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6%。

钟山区还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根据“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4.7万亩;全区农机具由2014年的2232台增长到2021年的11020台,增长393.72%;机耕面积由2014年的8.3万亩增长到2021年的24.68万亩,增长197.35%;坝区和平缓山地农作物耕种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引进农业经营主体18家,以“三变”为引领,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迈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广袤原野呈现勃勃生机。下一步,钟山区将不断激发和释放农业农村新活力,让现代农业更优、农民口袋更鼓、产业基础更牢、科技创新更强、发展底色更绿,谱写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记者 严显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