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长者版 » 今日凉都
聚焦民生,赋能幸福六盘水——代表委员谈如何绘就社会民生事业宏伟蓝图

过去五年,我市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累计1186 亿元。我市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目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组织和引领人民,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踏上新征程,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力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幸福六盘水建设实现良好开局,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笑容成为“最美风景线”!

今年市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聚焦民生,赋能幸福六盘水”这一话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纷纷表示,要用心办好民生事业,加快补齐基本民生短板,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实干实绩不断把社会民生事业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肖克剑代表: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重要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有力度、有温度,是一个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衷心拥护,坚决落实。”市人大代表、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肖克剑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指引。

报告中提到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办好更高质量的教育事业,发展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织密更加牢靠的民生保障网络,让肖克剑有了更大的动力。他说,医疗保障制度是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提升六盘水人民的幸福感。

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整体就医环境,特别是要为患者提供宽敞、明亮、整洁的就医环境,提升患者就医感受;进一步强化县级公立医院龙头示范作用,强化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补齐医疗卫生体系短板,更好地解决群众就近就地就医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及引进,推动学科建设、强化规范培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大医疗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对疑、难、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李连军代表: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

“我的家乡大箐村原来是深度贫困村,脱贫后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如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对农业从业者尤为重要。”市人大代表、钟山区大河镇大箐村村民李连军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正是大箐村农业寻求发展的出路。

李连军介绍,近年来大河镇为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开始大面积推行水果、药材以及茶叶种植产业,还成立了农民种养殖合作社,举办农业技术培训会,将最新的农业科技管理推广开来,陆续培养出了一批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农业从业者。“如今返乡创业者越来越多,想要在农业产业上干出一番天地,带动村民致富,却苦受‘农技人才荒’掣肘,而‘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到‘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选派12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服务’,我觉得正是农村创业者的福音。”

李连军表示,近年来,大箐村人居环境日益优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条件不断完善,产业带动和劳务输出也让村民们致富增收有了保障。未来希望继续把生态保护与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强化规范种植技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

黄秀珍委员:建成“家门口的养老院”

“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老年人、关爱老年人、关注老年人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养老服务,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市政协委员、钟山区德坞街道德馨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院长黄秀珍说。

她说,我市养老服务工作较大中城市起步晚、基础薄弱,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发展取得很好的成绩。六盘水市目前除在各个村居建设敬老院、幸福院外,还在中心城区各个社区建起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自助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理疗等服务,有力地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社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相继上市,这种模式很适合人口比较多且相对集中的社区,运营商可以依托固定的几十个床位和设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全托照料、日托照料、临托照料、就餐、送餐、助洁、助浴、康复理疗等服务。

针对新兴的养老服务,黄秀珍建议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适当增加“社区嵌入式小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采取“公建民营”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康复理疗、入住、送餐、助洁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养老聚集区,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养老服务。

刘青代表: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养老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人大代表、水城区榆朵养老院院长刘青说。

“目前,我市进入老龄社会,全市60岁以上常住人口40.9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52%,80岁以上老年人数达到5.578万人。我市人口老龄社会化问题日趋明显。”针对不同群体,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刘青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设便捷、优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城市老年人无处养老,无活动场所问题。二是建设多层次、可选择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群体老年人的需求。三是建设兜底性、普惠性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让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四是深化养老与医疗、互联网、保险、地产等融合发展,在提升服务质量中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一体发展。五是培育壮大养老产业,用好生态资源和美丽乡村景观风貌,大力发展生态养老、旅居养老、候鸟养老等康养产业,推进六盘水与毗邻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产业一体发展,让每一位老人都拥有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许大超委员:写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市教育事业,维系着六盘水文脉传承,塑造着当代六盘水人文精神,影响着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正县级督学许大超说。

他说,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市教育系统工作要突出“七个聚焦”,实现“七个全面提升”:聚焦党建引领,党对教育领导能力全面提升;聚焦均衡发展,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升;聚焦脱贫攻坚,教育民生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聚焦五育并举,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聚焦素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全面提升;聚焦实用高效,服务发展能力全面提升;聚集改革创新,开放协作力度全面提升。

“为实现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我市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追赶跨越三年攻坚,现全市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入学率均达95%以上,基础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许大超说。

教育承载着六盘水的前途与未来,寄托着全市人民的希望与期盼。许大超认为,为进一步写好六盘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一步教育教学管理中,必须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大的改革力度、更准的方法措施,围绕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核心,着力补短板、抓改革、强队伍、提质量,切实抓好中高考改革、“双减”政策落实、五项管理等各项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黄初俊代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政府工作报告呈现的成绩单厚重,令人振奋;下达的任务书精准,让人憧憬;展示的路径图清晰,催人奋进。”市人大代表、市教育局局长黄初俊说。

黄初俊表示,下一步,全市教育工作将把贯彻政府工作报告与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用好用足新国发 2 号文件的政策红利,把好“风向标”,抢抓“机遇期”,落实“施工图”,紧盯“关键点”,深入实施“六大攻坚工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攻坚目标,以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为抓手,以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为支撑,统筹疫情防控、事业发展和安全稳定,聚焦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品牌化、职业教育融合化、民办教育规范化,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全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凉都新未来的宏伟历史征程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胡建珍委员:农村发展美轮美奂 宜居宜业

“原来普遍贫穷落后的农村,现在变得美轮美奂、宜居宜业。” 市政协委员、水城区建珍刺绣厂法定代表人胡建珍感慨地说,小时候农村照明普遍点煤油灯,那时做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完成,现在农村安全用电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条件与原来相比是天壤之别。

胡建珍说,在交通条件改善方面,原来的泥巴路全部实现“组组通”。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原来的土坯茅草房变成了宽敞亮丽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村寨环境的脏乱差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面貌一新的美丽村寨。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从习惯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到如今因地制宜发展刺梨、猕猴桃、茶叶、高效马铃薯等农特产业,农村产业呈现多元化结构,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助推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农村的发展变化使农村更加宜居宜业,从而促进了农村创业环境向利好方面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创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金融部门也大力支持农村创业,涌现出了很多创业致富带头人。”胡建珍说,农村的发展变化吸引着部分城市居民把创业目标转移到农村,近年来也有许多城市商家到农村流转土地按“三变”模式发展农特产业,发展特色养殖和民族民间文化产业等,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胡建珍表示,作为一名农民出身的农村创业者,她为生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到幸运和自豪。

彭贵见委员:让百姓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现在乡村就医环境很好,百姓的满意度很高,体现在两个方面。”提到现在乡村就医环境的改变,市政协委员、盘州市柏果镇联营居委会村医彭贵见非常激动。

一是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老百姓几乎全民参保,享受到了日益提高的乡村医疗服务。目前新农合报销系统里已有685种药品基本能满足村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求,且老百姓参保后在村卫生室看病、购药可以享受80%医疗费用的报销减免,这极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以村卫生室为中心基本形成了‘30分钟就医圈’,村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的心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解决。

二是村卫生室常备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常见药品,免费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服务,村医定期为慢性病患者随访,免费向村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有效控制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同时,村医还为老百姓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了既签约又服务,使得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针对今后发展彭贵见建议:一是要在农村医保报销上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村卫生室的倾斜力度;二是加大乡村卫生健康教育的培训及宣传教育,助力老百姓养成良好的卫生防范意识;三是逐渐普及智慧医疗,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动现代化和信息化医疗,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 孔盘龙 翟汉元 杨小敏 黄伶俐 唐 平 黄雅璐 喻 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