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刘志祥。
半年多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身影行走在水城区都格镇马龙村的田间地头、街头寨尾,乡亲们见了他都会上前打声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这已经成为村里大家最熟悉的场景。他就是水城区民政局派驻都格镇马龙村的第一书记刘志祥。
马龙村位于水城区都格镇东南面,下辖22个村民组,总人口1247户4641人,面积11.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80米。这里居住有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行政村。
“从水城区民政机关到农村一线,改变的是工作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不变的是热情和决心。”2021年5月,刘志祥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只身来到都格镇马龙村,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
干部来到村里,老百姓都会想,区里的干部能为我们做什么?刘志祥到马龙村驻村的这半年多,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真诚干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实际行动回答并解除了村民们当初的质疑。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刘志祥一到马龙村,便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从去年5月至今,全村22个组做到了不漏一户。同时,针对可能因灾因病或因学返贫的人群,工作队还会重点监测,及时排除返贫隐患。
“从去年5月份到马龙村驻村以来,我严格按照驻村‘一宣六帮’职责、工作八法开展工作,并结合民政业务实际,紧盯‘三类人员’开展动态监测,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好惠民政策。”刘志祥表示。
在一次走访中,刘志祥得知,村民廖永福的妻子由于是在家里分娩,没有医院开具的出生证明,孩子无法落户。于是,刘志祥积极与派出所对接,通过多方协调,为孩子办理落户手续。当拿着写有孩子姓名的户口簿时,廖永福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微笑。
村民李金莲身有残疾,家里的电灯坏了后,她更换不了电灯泡,只有到街上买了一个充电灯,白天充电晚上用。刘志祥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便立即买了灯泡,并上门帮其换好。
在帮助当地村民解决困难的同时,刘志祥有选择性地重点走访了马龙村种植养殖能手、老党员、困难户、民政兜底户、“三类人员”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并帮助马龙村村民夏选周、陈明旺等解决临时救助难题。
“作为一名党员、驻村第一书记,我在乡村振兴中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初心使命。今后,我将结合在驻村走访中发现的群众所需所盼,加强乡村振兴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刘志祥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刘志祥深知,驻村第一书记就是“一线指挥员”,只有建强“一线指挥部”,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才能激发党员的责任感,真正让村党组织这个“引擎”焕发活力。
刘志祥驻村后,带领全体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先后召开党员大会6次、支委会20余次,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村支“两委”的一致好评。2021年,马龙村新发展积极分子2名、发展对象1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在都格镇马龙村村支书毛龙线的眼中,刘志祥对同志以诚相待,工作作风务实、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一名优秀的驻村干部。
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刘志祥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用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推进着乡村振兴,带领群众一步步朝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行。(记者 严显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