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度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2-1154236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2-04-27 13:29:25
文  号: 六盘水府办函〔2022〕24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度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六盘水高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省属驻市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度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系列重要论述及视察贵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2022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1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2021年度,全市查明类地质灾害隐患837处,共威胁29052113933人,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具备成灾条件,尚未变形的)1143处,潜在威胁3666013837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100亿元。2021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5起,紧急撤离受胁群众2261179人,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0.2亿元。出现险情32起,紧急转移群众9173884人,避免经济损失约2亿元,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经组织专家对已发生的灾情、险情进行复盘,发生的地质灾害有以下特点:一是发生的灾情险情主要以小型为主,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各市(特区、区)均有发生,盘州市、水城区偏重,六枝特区、钟山区次之。险情主要发生在采煤集中区、农村切坡建房区、公路沿线切坡区及危石崩塌区等。二是发灾时段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6789月,其中678月偏重。三是与全省相比,发生在地质灾害隐患台账外的灾情险情比例大幅度下降,发生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内的灾情险情29起,占比78%,发生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外的灾情险情8起,占比22%

二、2022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2022年,根据汛前排查结果,查明全市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816处,共威胁28833113737人。按行政区域分:六枝特区119处,威胁311813799人;盘州市308处,威胁1615156660人;水城区300处,威胁774834998人;钟山区88处,威胁18118268人;六盘水高新区1处,威胁512人。按诱发因素分:自然诱发554处、占比67.89%;采煤诱发226处、占比27.70%;公路建设诱发26处、占比3.19%;切坡建房诱发4处、工程建设诱发2处、工程弃土2处、砂石开采诱发1处、水利建设诱发1处。按规模分:特大型7处、大型61处、中型316处,小型432处。按灾种分:滑坡422处、崩塌226处、地面塌陷66处、不稳定斜坡82处、地裂缝18处、泥石流2处。按风险等级分:重大风险15处(其中采煤诱发10处,占比66.67%)、较大风险73处、一般风险643处、低风险85处。查明全市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1113处,潜在威胁群众36591137712人,其中:六枝特区246盘州市444处、水城区318钟山区103、六盘水高新区2处。

(二)总体趋势预测。根据全省预测,六盘水市是全省唯一全境全域防范区,结合全市地质环境特征、气象预测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因素分析研判,2022汛期降雨量为1050125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2成,雨水集中期为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下旬7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预计有810次暴雨发生,较常年同期略多,汛期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仍然极高,预估发生灾情险情总数50起(近5年平均值)。主要以突发性中、小型地质灾害为主,灾种主要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其中滑坡、崩塌所占比例较大集中采煤及人为工程活动区域发生地质灾害风险极高。一是我市地质结构复杂,大量斜坡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强降雨诱发下极易形成地质灾害。二是汛期持续降雨、集中强降雨加剧隐患点蠕动变形,极易形成地质灾害,且发生灾害有一定时间滞后性。三是采煤活动、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切坡建房等人为活动改变岩土体结构,极易形成地质灾害。四是发生的灾害以突发性中、小型为主,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有偏重趋势,钟山区在近年平均值范围波动。五是在建公路铁路沿线、工程建设边坡开挖区、渣土堆放场、矸石山、切坡建房等区域易发生滑坡;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在采煤集中区、中心城区;大型以上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采煤集中区域及工程建设活动区,特别是煤系地层、玄武岩分布地区、残坡积粘土、含碎石粘土覆盖层较厚的软质岩层分布的斜坡地带和基岩顺层斜坡地带,在工程活动和强降雨叠加影响下,发生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风险极高,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三)重点时段预测。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主要在汛期59月,高峰时段68月,特别是暴雨、特大暴雨和连续强降雨的情况下,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当日降雨量达50毫米或连续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时,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当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或连续降雨量达到200毫米时,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高。采煤集中区域、人为工程活动区不受降雨影响,全年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四)重点区域预测。依据《六盘水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预测如下。

六枝特区:牂牁中寨月亮河主要为滑坡、崩塌、裂缝高易发区域;新华大用主要为滑坡、崩塌高易发区域。

盘州市:盘关柏果羊场、红果胜境亦资翰林、石桥丹霞、响水竹海新民等区域为滑坡、崩塌、地裂缝高易发区域;坪地乌蒙主要为滑坡、崩塌高易发区域。

水城区:玉舍勺米米箩阿戛、都格发耳鸡场、比德化乐为滑坡、崩塌、地裂缝高易发区域;陡箐蟠龙猴场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高易发区域。

钟山区:大河汪家寨木果保华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高易发区域大湾为滑坡、地裂缝高易发区域。

三、2022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系列重要论述及视察贵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安全和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灾理念。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管、防、避、治各项措施落实,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一)抓实风险隐患排查力度一是强化专业调查,结合全市1:1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价成果,持续推进全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和重点防治分区图,着力夯实地质灾害底盘数据,科学防范。二是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组织开展全境全域隐患大排查工作,充分调动乡镇、村支两委、监测员、巡查员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重点加强坡坡上、坎坎脚、窝窝头、悬崖下、水体边5个重点区域,聚焦顺向坡、高位玄武岩、窝窝头村寨、农村切坡建房、县乡村组道路、煤矿开采区、工程建设区、强降雨区、落石崩塌、工程弃土、古滑坡11个高易发区的排查。汛期加大排查频次,做好雨前、雨中、雨后三查工作,着力解决地质灾害隐患在哪里的难点。三是强化行业领域排查,督促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做好行业领域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加强在建拟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成果应用,源头管控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牢牢掌握防灾主动权。

(二)抓实点面双控防范措施一是全面落实类地质灾害隐患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面双控”“一体五位防范措施,保障每类地质灾害隐患点、每一处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分别落实1名乡、街道)负责人、1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1名村组干部、1名专业技术人员至少1名监测员(巡查员)监管,全面加强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排查及监测预警工作,有效管控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确保不出事。二是建立村组地质灾害巡查员制度,每个村组落实1名地质灾害巡查员,做好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外区域的巡查排查工作,全面排查新增隐患,确保巡查排查全覆盖,不留死角。三是制定《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群众报灾奖励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全面参与查灾报灾工作,对群众报灾情况属实的,给予适当奖励

(三)抓实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快2022年度213处自动化监测点建设和12处高标准自动化监测点建设进度,确保汛期投入运行,加强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保障全市建成的861处自动化监测点发挥作用,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合监管,监测预警智能化、信息化,指挥有力,有效提升科技防灾能力。二是完善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措施,及时更新隐患点、各级防灾人员及监测员、巡查员信息,自然资源、气象、应急等部门做好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风险研判,多渠道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保障基层防灾人员第一时间收到预警信息,积极有效应对。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完善预警响应工作机制,形成防灾合力,切实做到有预警就有响应,及时通报雨情、水情及地质灾害风险,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四是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作用,组织技术保障单位专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精准识别每一处隐患风险,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切实解决灾害体地质结构是什么、灾害什么时间发生等难点,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四)抓实项目治理和避险搬迁一是加快推进2021年度获批12个中央省级治理、搬迁项目的施工,加快推进2022年度市级4个治理项目实施,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按期完成,消除隐患风险。二是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机遇,以乡、街道)为单元,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编制地质灾害集中连片治理方案和避险搬迁方案,积极申报纳入国家、省级治理项目库,最大化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分批分期实施工程治理和搬迁,有效减少隐患存量。三是加大采煤诱发地质灾害搬迁力度,指导各市(特区、区)做好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成果应用,按照先搬迁后开采原则,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履行治理主体责任,积极筹集资金,做好受煤矿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避险搬迁工作,有效管控煤矿地质灾害风险。四是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成果应用,根据评估结论和建议,督促建设单位做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源头管控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

(五)抓实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有效提升全民防灾意识。二是通过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进行集中宣传,全面形成全社会积极防灾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进企业、进村组、进隐患点等宣讲活动,切实增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安全意识。四是多层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各级防灾人员履职能力。五是科学制定《隐患点防灾避险预案》,全覆盖组织开展防灾避险演练,切实提升受威胁群众临灾避险意识。六是通过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小册子、在村寨张贴宣传海报、横幅标语等,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六)抓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一是强化技术保障支撑,组织技术保障单位技术人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应急调查,查明灾害类型、规模、威胁范围、威胁人数、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等,综合研判风险,提出处置措施建议。二是保持汛期临战状态,做好强降雨时期和地震发生后的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和应急技术保障支撑工作,科学划定危险区,加强危险区域的封闭和管理三是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应急联动,按照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3个紧急撤离的原则,做好预警区域、隐患点受胁群众的紧急撤离避让工作,提升应急处置执行力。

(七)抓实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市、县、乡、村严格落实全年全天候24小时专职人员值班值守制度,执行汛期、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实行信息双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各级值班人员要将地质灾害纳入值班调度事项,确保信息不截留,杜绝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情况发生。

四、保障措施到位

(一)组织领导到位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要求,压紧压实责任链,抓细抓实防灾减灾工作的作风建设。一是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六盘水高新区管委会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做好部署,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到部门、到企业、到村支两委,压紧压实责任链。二是落实行业部门管行业必须管地灾责任,全面加强行业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形成防灾合力,从源头管控风险。三是市、县、乡三级实行联系包保地质灾害工作机制,确保重大地质灾害风险点防范化解到位。四是落实技术保障单位责任,全力为地方提供技术保障服务。五是落实监测员、巡查员责任,保障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到位。

(二)资金保障到位。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六盘水高新区管委会要结合实际,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防灾工作有序开展。整合发展改革、财政、审计、自然资源及有关乡(镇、街道)的力量,统筹推进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避险搬迁项目实施,确保项目按时启动,按期完成。各级财政要加强项目资金过程监管,提升资金执行率,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的情况发生。

(三)督查检查到位。市、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形式,针对主汛期、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行业领域,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时整改。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失职渎职、推诿扯皮的部门及个人,在全市进行通报,并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对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资金,不按时拨付资金造成省级通报的,并严重影响市对省项目申报的,按程序上报市政府严肃问责。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地质灾害信息,延误时机,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