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0-2562270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16-09-06 00:00:00 | |
文 号: | 六盘水府办函〔2016〕76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加快山地旅游A级景区创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属驻市行政企事业单位:
《六盘水市加快山地旅游A级景区创建的指导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2016年9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六盘水市加快山地旅游
A级景区创建的指导意见
为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市山地旅游“井喷式”增长,加快山地旅游A级景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消费升级和大众旅游时代发展趋势,聚焦我市景区市场吸引力不强、设施配套不完善、消费业态不丰富、建设标准不统一、管理服务不到位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全域、精品旅游理念,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强化要素配套,推动资源优势向产品、产业优势转变,加快补齐旅游发展“短板”,全力打造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旅游“四个价值最大化”。
(二)基本原则。
——市场化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建设景区,科学确立目标市场,在充分研究市场需求、预测市场未来、分析市场动态的基础上,确定景区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和主要业态及开发时序。
——标准化原则。坚持执行旅游相关标准开发建设景区,并提供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树立精品理念,与国际旅游规范接轨。
——示范性原则。A级景区作为重点龙头景区,应在开发建设推进速度、工程建设质量,以及产品打造的理念创新、标准执行、服务规范等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产生引领示范效应。
——持续性原则。正确处理好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科学研判不同时期景区资源开发价值,结合市场需求,分时、分级、分档推进建设。
(三)工作目标。
按照“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建设原则,2016至2018年,力争全市每年成功创建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各县(特区、区)每年成功创建2个以上3A级旅游景区,纳入A级景区建设任务的景区每年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50%。
二、A级景区创建规范的指导要点
游客服务中心:按照《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011—2011)、《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GB/T26354—2010)、《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技术规范》(GB/T26360—2010)等标准,每个景区至少设立一个游客服务中心,建筑物符合景区主题,外观造型、色调、材质等突出地方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设计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规定,面积与游客服务量匹配,能为游客提供茶水、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视听、教育、休闲、厕所、寄存服务、无障碍设施、通讯工具充电、无线WIFI接入、科普环保书籍和纪念品展示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
停车场:选址合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规模与景区容量相匹配,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总面积(4A级景区标准)达10000平方米以上,以生态型、景观型为主,避免建设大面积车辆暴晒的硬化停车场。提供摆渡车、自行车或者其他交通设施的景区,分别设置相应的停车场。
旅游厕所:按照《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要求建设,数量与景区最佳接待能力相匹配,布局合理,标识醒目美观,外观及内饰富于特色,有文化气息,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厕所的给排水及采暖管路的布置和安装符合《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要求,室内具备水冲、盥洗、通风、取暖、灭火及符合特殊人群需求的设施设备,有专人管理,加强日常维护,洁具干净、无污垢、无堵塞、卫生整洁。
交通系统:重点景区与高速公路或国省干线公路实现二级路连接,并开通前往景区的旅游专线。景区内部游览路网密度适宜,在不破坏景观和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形成环行游览线路,并分设步行道、观光车行道、自行车道、绿道等慢行系统,材质选用本地特色的生态性材料或仿生态材料,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通往主要景区的交通干线和景区内部的交通标志、标识标牌数量充足、设计美观、内容规范,两侧景观绿化即损即补,效果良好。
购物场所:按照《旅游购物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DB53/T309—2010)、《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GB/T26356—2010)标准建设,选址与旅游线路设计一致,建筑风格、体量、色彩与环境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接待设施齐备,交通设施完善,建有无障碍通道和适度的停车场。购物设施的数量及分布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在建筑物明显部位和商品说明中有中英文店名、店徽和说明,配备有冷暖空调及换气装置,温湿度适宜,各区域通风良好,开辟与接待游客容量相适宜的公共休憩场地、设置足够的休息座椅,提供上网服务。旅游文化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旅游商品富于地方特色,种类丰富、档次多样,标识符合相关标准规定。设立旅游商品电商平台、智能购物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
餐饮设施:按照《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GB/T26361—2010)标准建设,布局合理,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可达性好,舒适性好,总体规模与景区接待能力匹配。菜系品种、档次多样,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能提供国内外主要菜系及富于地方特色、品质优良的个性化菜品菜系。厨房灶台、加工案台、厨具器皿等洁净、无油渍,排烟机通风口无油垢,配备消毒设施,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安全无害,食(饮)品、用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餐桌椅、餐具完好无损、干净无污垢,备有儿童座椅、婴儿摇篮等特殊用品。
住宿设施:按照《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特色酒店设计、设施及服务评价规范》(DB52/T988—2015)、《星级饭店客房客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LB/T003—1996)等标准建设,景区住宿设施数量能满足接待游客需求,具有较高舒适度、隔音和通风良好,风格彰显资源特征,突出地方特色,符合休闲度假行为需求,各种类型的住宿接待设施级配合理,三星级(含)以上标准的住宿接待设施占总量的50%以上,及其他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和特色的客栈、茶庄、酒庄、家庭旅馆、度假村、托管公寓、单栋度假单元、汽车旅馆、自助宾馆、青年旅馆、帐篷营地、拖车营地等类型的住宿设施。
休闲活动设施:按照《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GB/T26353—2010)标准建设,户外休闲度假设施类型达到4类以上,且设施日容量达到景区游客容量的1/2以上。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含观景台)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能提供质量高、类型丰富的户外及室内休闲度假活动设施和服务,满足四季、昼夜及不同人群、特殊群体(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的多方面休闲需求。
卫生设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置,不在景区内填埋、堆放和焚烧,垃圾箱设置合理、造型美观独特、标识明显、日产日清。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90%,污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必须符合受纳水体的环保要求;排入市政管网的,符合地方“纳管”标准。接待设施使用节水设计,总用水量不超过250升/人天。景区环境干净整洁,无乱堆、乱放、乱建现象。
智慧旅游:通讯网络全覆盖(公用电话网、无线通讯网、无线WIFI接入),实现对资源环境、游客动态流量及安全进行监测管理;开展网站宣传、网络咨询、电商销售、电子结算、智能门禁、自主导游讲解、信息发布、舆论监测、安全监管等系统管理。
安全管理:建立辐射景区的防火、防盗、主要污染源等监控系统,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游乐园达到《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6767)规定的安全和服务标准;危险地段标示明显,防护设备齐备、有效、特殊地段有专人看守。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立医务室,并配置专职业务人员;建立完善景区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安全制度,具有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对突发安全事故处理及时、有效,档案记录准确、完整。
容量管理:建立景区游客容量控制制度,科学测算景区的环境承载和游客心理承受能力,确定景区极限容量和合理容量,设定景区日接待游客上限。在景区售票处、入口处、网站和通往景区主干道等明显位置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旅游旺季时及时跟踪和统计景区内的游客数量,搞好预警发布、交通调控、入口调控,加强动态监管,迅速组织游客疏导和分流。
服务管理:按照《旅游景区服务指南》(GB/T26355—2010)等标准,建立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景区服务质量手册,明确与游客接触的各岗位服务规范、质量要求和奖惩措施,员工统一培训持证上岗,统一工作制服、佩戴能明显辨识的胸卡或胸牌,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微笑服务。注重定期收集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意见、建议,了解游客需求变化,并做出相应服务事项调整和服务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价格管理:按照《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规定,科学制定淡旺季的景区门票、环保(观光)车、缆车、索道、导游讲解等收费项目价格,多渠道对外公开公布。建立健全景区监管制度,不突击涨价降价、重复收费、捆绑附加项目收费,出具消费有效票据。
三、主要任务
围绕“一轴两路三城四带五组团”旅游发展布局,结合当前实际,明确梅花山、野玉海、牂牁江、乌蒙大草原、妥乐古银杏、娘娘山、哒啦仙谷、韭菜坪、刘官胜境温泉、廻龙溪温泉等10个景区为全市山地旅游重点打造提升的A级景区;黄果树瀑布源、大河堡、郎岱农旅景区、月照养生谷、百车河、沙淤农旅景区、水城古镇、米箩农旅景区、虎跳河景区、老厂竹海景区、新民温泉景区等11个景区为跟进打造的山地旅游A级景区。
(一)重点打造提升的A级景区建设任务。
1.梅花山景区:加快推进龙贵地至滑雪场、海坝窑至滑雪场旅游公路建设,打通进入梅花山的隧道,规划建设沿S102省道的慢行系统,切实改善景区的可进入性;完善滑雪场游客接待大厅功能,规划建设集观赏滑雪运动与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快主题酒店群、回民风情园、生态牧场、索道、智慧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设立旅游商品卖场,增强景区吸引力。确保2016年底通讯网络和免费WIFI全覆盖,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钟山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2.野玉海景区:加快推进观光小火车(一期)、海坪彝寨、帕斯谷花海、玉舍滑雪场配套设施(精品客栈、餐饮服务区和药浴)、野鸡坪耐力性项目高原训练基地田径场、悬崖酒店、社会实践拓展训练基地、可渡河漂流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海坪智慧游客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增加景区摆渡观光车辆,调整优化景区旅游专线;盘活海坪彝寨商业业态,打造景区民族文化演出节目,进一步丰富景区四季旅游产品,延长景区有效供给时间。确保2016年底通讯网络和免费WIFI全覆盖,2018年初步具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条件。(责任单位:水城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3.牂牁江景区:加快推进郎岱至毛口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推进毛口智慧游客服务中心、牂牁镇特色旅游小镇、贵州(老王山)国家多梯度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扁朝、鲁嘎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建设阿志河游乐水上运动基地、老王山索道;改造提升牂牁江西嘎、毛口旅游码头;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确保2016年底通讯网络和免费WIFI全覆盖,2017年初步具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条件。(责任单位:六枝特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4.乌蒙大草原景区:加快推进百草坪智慧游客服务中心及服务区、高山花海木栈道、房车营地、盘州云海乐园滑雪场配套服务设施(接待大厅、停车场、酒店、赛马场)建设;规划建设坪地至景区和营盘至滑雪场索道、乌蒙镇至滑雪场旅游公路和坪地旅游服务区;加快小树林村、坡上村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6年底解决景区饮用水和滑雪场造雪用水,实现景区通讯网络和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5.妥乐古银杏景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银杏水街、老年养护中心建设;推进妥乐村电缆入地、给排水、排污、垃圾处理、消防设施等系统改造;加大对古银杏保护,改造提升景区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客栈、旅游厕所档次,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研发古银杏系列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专区(柜)和电商服务站点(电商体验店)。确保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6.娘娘山景区:加快推进娘娘山温泉小镇、民族风情街、陶源生态大酒店、舍烹滨河湿地公园、“三变”博物馆、山地小火车、智慧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商品销售专区(柜)和电商服务站点(电商体验店)、停车场和旅游公厕建设;推进雨格至娘娘山、娘娘山至旧营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娘娘山旅游接待中心至湿地公园旅游公路、索道、停机坪和旅游步道,增设景区旅游观光车辆;加快舍烹、卧落、播秋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7.哒啦仙谷景区:加快推进智慧游客接待中心、牡丹花田、水体景观、温泉主题酒店建设,推进周边山体绿化和生态治理;改造提升岩脚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和精品客栈档次;规划环湖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低空航空飞行营地建设;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通讯等设施,确保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8.韭菜坪景区:加快推进大箐智慧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和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大箐南广场、海嘎移民安置工程、大箐彝族风情一条街和自驾车营地;改造提升海嘎乡村旅游彝家乐和精品客栈,打造民族文化演出节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景区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钟山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9.廻龙溪温泉景区:加快推进老年公寓、廻龙寺建设,推进
滨河大道景观绿化、亮化工程和岩脚古镇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岩脚发展街连接太和村至景区快速通道、廻龙溪文化广场、火焰山文化公园;加快景区信息化建设。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六枝特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0.刘官胜境温泉景区:加快推进刘官温泉度假小镇、景区旅游公路、智慧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别墅酒店建设;推进景区栈道、观光亭及环卫、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环湖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加快景区信息化和旅游商品卖场建设。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二)重点跟进打造的A级景区建设任务。
11.黄果树瀑布源:加快推进龙井温泉及配套服务设施(酒店、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螃蟹峡康疗养生基地建设,深化牛角、抵耳乡村旅游开发(精品农家乐、客栈、湿地、婚纱基地、樱桃采摘园);规划建设黄果树至黄果树瀑布源核心景区旅游公路、智慧游客集散中心及大型停车场、沿河慢行系统;加快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专区(柜)和电商服务站点(电商体验店),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7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2018年初步具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条件。(责任单位:六枝特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2.大河堡景区:加快推进恩华葡萄酒庄、凉都国学馆、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老漫的花园、凉都休闲农庄、嘎尼庄园建设;推进大河至下扒瓦、大庆至周家寨旅游公路、智慧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大庆、周家寨等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和精品客栈。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钟山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3.郎岱农旅景区:加快推进景区智慧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改造提升阿乐村等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客栈;规划建设沪昆客运专线关岭站至阿乐旅游公路、沿机耕道步道和自行车道慢行系统、不同核心区观光采摘步道、生态采摘园和旅游商品卖场;积极发展农旅电商平台,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7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六枝特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4.月照养生谷景区:加快推进月照养生养老基地、瑞士风情一条街、科技孵化园(脱咖啡因茶)建设;推进双洞、独山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智慧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改造提升双洞、独山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客栈;规划建设小屯至独山、环养生谷的旅游公路,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钟山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5.百车河景区:加快推进C2、C3安置区后续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建设,C3—C7棚户区改造及移民搬迁住宅商业区建设;推进滨河旅游观光带、温泉酒店、百车河水库、水城博览园、百花湖实景秀、百花苑、2号旅游公路建设;推进智慧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商品卖场、旅游公厕、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建设;规划建设滨河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改造提升法那、沙坡等村寨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客栈档次;完善桃苑梨苑旅游设施,打造精品水果;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水城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6.沙淤农旅景区:加快推进四季花谷、别墅酒店、露营基地、智慧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自行车道、观景平台及木栈道、游乐场建设;推进杜鹃林开发、儿童游乐场、露营基地、蕊湖庄园网球场、雨林谷植物园建设;推进景区内村寨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客栈建设;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专区(柜)和电商服务站点(电商体验店)。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7.水城古镇景区:加快推进古镇一期、二期开发建设;推进贵州三线博物馆二期工程,改造提升凤池园景观品质;加快智慧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环卫等设施。力争2017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2018年初步具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条件。(责任单位:钟山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8.米箩农旅景区:加快推进半方塘二期工程、倮么观景河提改造、布依风情广场、景观水田改造、猕猴桃科技园、布依水岸(十里荷塘)小镇建设;推进智慧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观光采摘步道建设;推进景区村寨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客栈建设;建立旅游商品销售专区(柜)和电商服务站点(电商体验店),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水城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19.虎跳河景区:加快推进英武欧洲风情小镇、虎跳河休闲木屋、景观码头、钓鱼台、湿地公园、水上娱乐项目建设;推进景区智慧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和水、电、通讯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景区周边村寨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品客栈。力争2016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20.老厂竹海景区:加快推进马场经大嘎河至老厂旅游公路,景区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建设;推进竹海寺、天星云古寺、黑土坡民俗村改造;推进云上竹海核心景区、地表景观打造、竹海至大洞旅游街道等项目建设;推进七指峰省级森林公园、景区观景平台、竹海旅游特色小城镇、智慧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加快景区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客栈建设;研发竹系列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建立旅游商品销售专区(柜)和电商服务站点(电商体验店);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7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21.新民温泉景区:加快推进五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推进温泉开发前期工作,改造提升羊圈鱼龙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推进盘兴高速普田互通至新民、新民至羊圈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智慧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旅游商品卖场等配套设施;加快景区周边乡村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客栈建设;建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力争2018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具备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条件。(责任单位:盘县政府;协办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适时研究A级景区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各县(特区、区)要成立A级景区创建工作机构,认真研究细化辖区A级景区创建推进方案,建立领导“包保”工作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各景区具体建设任务、工作时限和成效要求,确保按时打造推出一批高品质的山地旅游A级景区。
(二)深化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清晰划定景区“四至”范围,科学组织景区资产评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真正市场化的景区开发建设经营主体,推进景区财产所有权、资源管理权、企业经营权三权分离。加大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方式的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加快改组组建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强化景区“PPP”项目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景区以优势资源和资产引进理念新、有实力、有活力、有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三)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在标准化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改善景区经营管理的“软”环境,在规范景区经营管理流程、提供标准化、个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加强与国内外专业品牌管理公司合作,进一步强化景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技能培训,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景区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积极开展“最美景区”、“最佳导游”、“最美员工”等评选,营造景区“比学赶超”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实施景区创建奖励。从2016年起,对创建获批国家3A、4A、5A级的景区,由市政府对该景区主要投资业主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安排。
(五)加强督查考核。结合各县(特区、区)上报的景区年度建设任务计划和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由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具体指标体系,按月跟踪调度、按年考核通报,督查、考核结果纳入对各县(特区、区)旅游发展考评的重要内容。
附件:六盘水市加快山地旅游A级景区创建重点项目计划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