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工作背景及依据
一、工作背景
1.我区内河航运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有效供给不足,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状况明显存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加快我区水上交通建设势在必行。为顺利实现“十五”与“十一五”水运项目的平稳衔接,以科学的发展观适时开展我区“十一五”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为交通事业新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同时“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规划编制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有利于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有利于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十一五”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对于加快发展我区的经济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任务依据
根据市海事发(2005)13号文件《关于绘制六盘水市2005-2009年水路建设规划图的通知》及六府办(2004)124号文件《关于印发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展“十一五”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交通部文件《关于颁布(2001—2010年公路内河航运行业政策及产业发展序列目录)的通知》,交规划发(2001)268号;
2、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1989—2000—2004;
3、贵州省交通厅长彭伯元《2005年全省交通工作会议报告》;
4、贵州省海事局局长刘永凯《2005年全省航运工作会议报告》;
5、交通部和贵州省交通厅颁布的现行的行业技术标准及规范等;
6、“光照电站、阿珠电站、黔中水利”拟建设资料等。
第二节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一、规划范围
六枝特区行政区划内内河航运。
二、规划期限
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以“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为重点,展望到2020年,五年进行一次修订。规划特征年为2010年和2020年,规划基年为2005年。
第三节 指导思想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按照交通部党组提出的“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的总体要求,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按照市委提出的“能快则快,能超则超”的要求,注重发挥行业比较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突出我区水上运输事业的发展重点,突出有限目标的建设任务,增强规划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加快我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
三、在规划中要正确处理政策导向与市场配置,规模扩大与效益提升,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体现政府引导、规划、监管和服务的职能。
四、以发展水上运输,促进相邻县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促进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沿线部分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繁荣,使水上运输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争取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区水上运输有个质的飞跃。
第四节 规划目标、原则和重点
一、规划目标
“十一五”内河航运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10年水运基础设施明显增加,运力结构更趋合理,总体上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建立起有效的水上交通安全预防监控体系,不断提高事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使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航运更便捷,实现“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的目标,全面开创我区交通海事工作新局面。
二、规划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方针,遵循水资源综合利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航电结合及水利、水电、海事部门与地方联合建设的形式,实现多目标开发。突出水上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水上客运、货运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规划重点
以光照水电站、阿珠水电站和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形成的库区回水变化段,结合公路建设,发展水上交通,重点建设航运基础设施。
──依托光照水电站,规划建设牂牁、凉风洞、长寨等3处综合码头;
──依托阿珠水电站,规划建设老卜底、龙场等2处综合码头;
──依托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建设木底河综合码头;
──完善“一江一河”的乡镇渡口;
──整合交通资源,建立海事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和海事服务系统综合平台。
第五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东部,东连镇宁、普定,南抵晴隆、关岭,西接水城、普安,北靠织金、纳雍。
行政区划总面积1792.1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4个乡,5个镇,其中少数民族乡9个),220个行政村,25个社区居委会。境内居住的主要民族有汉、苗、彝、布依、仡佬等,总人口64.17万人(2004年末数),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0.52%。特区政府驻地下云盘。
二、自然条件
六枝特区属喀斯特地貌,地势总的趋势西高东低,山岭呈北西、南东走向,且岭谷平行相间;年平均温度14.5摄氏度,无霜期294天,年降雨量1509毫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境内河流以苗岭山脉为分水岭,北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乌江上游三岔河流经东北部,主要支流有岩脚河、岱翁河、懒龙河、沙子河、龙场河;南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北盘江流经西南边缘,主要支流有郎岱河、六枝河、落别河。全区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条,河流总长度361.2公里。
全区境内水库共有12个,其中小(一)型4个,小(
二)型8个(详见附表4)。水上景区有3个,桃花湖景区库容量55万立方米,现有旅游船舶11艘;廻龙溪景区和洒耳景区在发展中。
三、水运资源优势
1.水上运输同公路运输相比有投资少,运量大,运费低,有益环保等优势。
2.随着阿珠水电站的建成,使龙场至老卜底河段自然形成Ⅶ级单舶双线50吨级运输航道,当老卜底火电站建成后,可利用水路将龙场丰富的煤炭运到老卜底电站,直接降低运输成本。
3.随着光照水电站的建成,库区水面积将达到51.5平方公里,将把六枝、晴隆、普安、水城、关岭等县连接起来,为县与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开发沿岸丰富的煤炭资源提供了条件。
4.当阿珠水电站、光照水电站和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利用库区形成的水面积大力发展水上旅游业和养殖业等。
第六节 水运现状评价
一、现状
六枝的水运交通是以北盘江、三岔河(简称“一江一河”)为主,现通行航道里程48公里。目前,北盘江建有毛口和中寨阿哈2座货运码头,乡镇渡口2个;三岔河仅有5个乡镇渡口。现全区拥有机动货运船只40艘515吨,非机动客渡船只11艘220座,库区非机动旅游船只11艘44座,乡镇非机动自用船12艘。2004年,客渡运量12.8万人,客渡运周转量38.4 万人公里;货渡运量14.7万吨,货渡运周转量118万吨公里。
二、评价
目前,“一江一河”的洪枯水位变化大,河床浅窄,险滩暗礁危及行船安全,仅有Ⅶ级航道48公里,通航条件差,码头规模小,货运吞吐能力弱,货船仅为单机船,且大多都是无证非法造船厂建造,安全性能差,以及各渡口码头公路运输条件差等原因,水运交通不发达。
随着光照水电站、阿珠水电站、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我区的水上运输优势将日益显现,现有的码头、渡口、船舶已不适应水上运输发展的需要,“十一五”需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七节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十一五”期间,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为契机,坚持“农业稳区、工业强区、生态立区、科教兴区、城镇亮区、旅游活区、民营富区”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六枝特区党委、政府坚持走基础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路子,丰富完善了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带动市场发育,优化资源配置,协调资源、经济、环境关系。突出抓好第二、三产业和提高城镇化水平,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根据六枝特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主要指标(引用)。
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50.6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900美元以上,超过全省800美元的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18:38:44调整为10:60:30;财政总收入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期累计达到100亿元,比“十五”期增长4.5倍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率35%;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万车死亡率下降到10人以内,10万人死亡率下降到8人以内。
二、水运综合量预测
根据北盘江水系和三岔河水系沿岸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受益人口数,结合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综合考虑公路与水路运输相衔接的关系等,预测我区内河航运运输量为:到2010年,年客渡运量20.1万人,客渡运周转量1286.4万人公里,年货渡运量22.05万吨,货渡运周转量1411.2万吨公里;到2015年,年客渡运量45万人,客渡运周转量2368万人公里;年货渡运量100万吨,货渡运周转量6400万吨公里。
第二章 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第一节 三岔河水系
一、航道
即将开建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在建阿珠水电站的建成,在我区境内的三岔河水系上自然形成三道梯级水路运输航线,航线全长104公里,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航道达到VII级单舶双线50吨级运输航道。
1.为全程航道均达到技术等级标准,维护航道畅通尺度,整治局部航道工程(含水下暗礁爆破、陆上明礁爆破、清渣、疏浚、护岸等工程)共计18公里(含六枝龙场至普定马场航道整治六枝境内段4.5公里)。
2.为确保航道运输安全,航道两侧拟建各种安全航标及监控系统,即助航、导航、绞滩标志和通信设施,航道水文监测设施、航道测量标志、航道站房、航道工程船舶基地。
3.为确保美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证安全、舒适的运输航线,拟建航道两侧的绿化。
4.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拟建航电工程一座(湾河水电站),既渠化了航道,又可将发电效益促进航运再发展。
二、码头
1.凭借黔中水利枢纽形成的库区,在我区境内牛场乡拟建木底河综合码头一座,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含办公楼一栋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乘客休息室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发展客运船舶10艘,发展旅游船只20艘。
2.凭借阿珠电站的建成,拟建老卜底和龙场综合码头2座,各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含办公楼一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仓库及乘客休息室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发展客运船只10艘,发展货运船只20艘(20-50吨/艘),发展旅游船只20艘。
三、渡口
沿三岔河航线扩建渡口4个,渡改桥一座,即岔河大桥(新场乡境内渡改桥)、大渡口(岩脚镇境内)、小渡口(新华乡境内)、基地渡口(龙场乡境内)、朱家湾渡口(龙场乡境内),各渡口发展规模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含办公房一间200平方米,乘客休息室100平方米。各渡口渡口船舶1艘。
第二节 北盘江水系
一、航道
2007年光照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库区(库区面积51.5平方公里,我区境内19.4平方公里,设计水面标高746米),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使我区航道线湾河至龙头寨至红岩打把拓宽提升为Ⅳ级单舶双线500吨级运输航道,航道线全长110公里。
1.为全段航道均达到技术等级标准,维护航道畅通尺度,拟整治局部航道工程(含水下暗礁爆破、陆上明礁爆破、清渣、疏浚、护岸等工程)共计9公里。
2.为确保航道运输安全,航道两侧拟建各种安全航标及监控系统,即助航、导航、绞滩标志和通信设施、航道水文监测设施、航道测量标志、航道站房、航道工程船舶基地等。
3.为确保美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证舒适安全的运输航线,拟建航道两侧绿化。
4.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既渠化航道,又可将发电效益促进航运再发展,拟建航电工程一座(长寨水电站)。
二、码头
1.凭借光照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库区,我区境内拟建牂牁综合码头,设客运和货运码头各一座,各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含办公楼一栋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仓库或乘客休息室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发展客运船只20艘,发展货运船只40艘(50-100吨/艘),发展旅游船只40艘。
2.凭借光照电站建成后形成回水位上升,在我区中寨乡境内拟建长寨和凉风洞综合码头2座,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含办公楼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仓库及乘客休息室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发展客运船只20艘,货运船只40艘(50-100吨/艘),发展旅游船只50艘
三、渡口
沿我区境内北盘江航道线拟建渡口13个,其中毛口乡境内有湾河渡口、木城渡口、牛坡渡口、石板渡口,中寨乡境内有鲁嘎渡口、棒杠渡口、西嘎渡口、猫河渡口、新隆渡口3个、长寨渡口2个,各渡口发展规模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含办公房一间200平方米,乘客休息室100平方米,各渡口渡口船舶为1艘。
第三节 旅游景区
一、廻龙溪景区
凭借阿珠电站建成后的回流水位(1175米),大力发展廻龙溪景区,景区长6.5公里,拟建二道水旅游渡口,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含办公室1间200平方米,游客休息室100平方米,发展旅游船只30艘。
二、洒耳风景区
随着坝湾水电站的建成,发展洒耳风景区,拟建洒耳旅游渡口,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含办公室1间200平方米,游客休息室100平方米,发展旅游船只20艘。
三、桃花湖景区
桃花湖景区(库容55万立方米),是目前城区内唯一的旅游区,随着城区人口及国民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建设好桃花湖景区,加强安全管理,使之成为城区内形象旅游区。
第四节 渡口码头公路
为确保水路与公路运输相衔接,且交通部农村渡口、码头公路建设工程工作已经启动,各渡口码头拟修建四级公路24条共计145.4公里(详见表2)。
第五节 船舶制造及管理信息系统
一、船舶制造
重点抓好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引进国内先进的中小型船舶制造技术,联合驻境的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大中型企业,利用该厂的厂房、设备、工人,走联营发展之路,建成六枝船舶制造厂,在牂牁库区建设一个具有安装调试、修理和安全检测的多功能分厂。
二、管理服务系统
1、行政管理。到规划期末,六枝两大水系的航道里程达到313.6公里,其中Ⅳ~Ⅶ级航道里程214公里,码头6座,渡口22个,加上全区12个水库,涉及全区19个乡镇,管理面大、范围广,这就需要成立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海事管理队伍和建立信息畅通的网络系统平台。即成立牂牁海事所、中寨海事所和岩脚海事所,以及一支水上交通搜救中队,并在北盘江水系和三岔河水系各配备2艘巡逻艇。
2、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建立与政府信息中心和交通系统共用的信息网,海事通讯指挥系统覆盖全区管理水域,50吨级以上的船舶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第三章 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分期实施
第一节 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实施序列
到2010年建成初具规模的码头5座,即牂牁综合码头、凉风洞综合码头、长寨综合码头、老卜底综合码头、龙场综合码头;渡改桥一座,即岔河大桥;渡口19个,木底河渡口、大渡口、小渡口、基地渡口、朱家湾渡口、二道水旅游渡口、湾河渡口、木城渡口、牛坡渡口、石板渡口、鲁嘎渡口、棒杠渡口、西嘎渡口、猫河渡口、新隆渡口3个、长寨渡口2个;通往各渡口码头公路22条133.7公里,建成航道工程2座。到2020年建成码头1座,即木底河综合码头,通往码头公路6.2公里建成;建成洒耳旅游渡口一座;建成航道站房10座;各航道安全航标及监控系统基本建成;各渡口、码头建成整合海事业务的海事信息处理系统和海事对外服务系统的综合平台;建成以环保、安全为一体的双线运输航道;建成航道里程达313.6公里,其中Ⅳ级航道110公里,Ⅶ级航道里程104公里,其它等外级航道99.6公里。
第二节 内河航运建设资金需求及筹措方案分析
一、资金需求
到2020年规划期末,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静态投资共计23189万元,其中航道整治工程27公里,共需资金2700万元;渡口码头建设4830万元;待建公路3815万元;拟建导航航标、航站房及沿岸绿化,共需资金692万元;拟建航电工程两座,共需资金1000万元; 拟建水运船舶制造及监控系统及巡逻艇等, 共需资金10152万元。
二、资金组成
“十一五”水路发展规划框算资金由三部分组成:
1、征地拆迁费,根据现时有关文件标准计算;
2、建安费,由泊位建设、厅楼建设、场地建设费三项组成;
3、预备费,按(1)、(2)项费用之和的5%计算。
三、资金筹措
内河航运实行投资融资政策,继续坚持“统筹兼顾,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社会兴办内河航运事业的积极性,争取各级政府对水路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优先政策,鼓励通过发行债券,服务贷款,企业和个人投资等渠道筹集水路建设资金,成立“十一五”水路建设资金筹措领导小组。
1、光照水电站、阿珠水电站、黔中枢纽工程各业主方对各码头、渡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
2、国家加大对西部建设的中央财政资金;
3、交通部车船购税水路建设资金;
4、交通厅返还综合及旅游船只规费的水路建设资金;
5、市、县两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6、贷款及转让经营权筹集资金;
7、县、乡两级政府承担补助性水路征地拆迁资金。
主要资金构成还是由国家财政、交通部车船购税、贷款、省交通厅返还规费和市县财政配套五块资金构成。
第四章 政策措施及效益评价
第一节 政策措施
1、积极做好“十一五”拟开工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抓紧做好交通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五年千亿元规划”中渡口同步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抓紧完成重点水运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十一五”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项目储备,进一步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市加大对我区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2、积极推进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承诺、谁配套”的原则,抓紧建立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到位约束机制,实行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和沟通,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区海事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创新融资方式,要充分运用政策,走航电结合、以电养航的路子;通过采取BOT、BT、经营权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和规模,吸引各类资金进入我区海事建设市场。做到政策优惠,建设环境宽松,经营方式灵活,平等互利,共谋发展。
3、大力实施“科教兴交、科教强交”战略。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通过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交通海事的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区海事工作的实际,一是继续抓好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依托和广东省结对子开展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提高海事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二是制定措施,发展培养海事内部的中级职称人才,积极探索建设完善交通海事科技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三是加大海事信息化建设,抓好海事电子政务建设。
4、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海事建设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渡口公路建设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高指标,避免重复建设或工程衔接不合理的资源浪费,进一步完善工程设计,优化内部结构和建设方案,降低工程造价;渡口公路要充分利用老路建设和改造,节约土地,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开源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鼓励发展大型车船,降低能耗;树立安全、环保的工程建设新理念,从规划勘察设计入手,围绕安全畅通和环境保护的目标,认真处理好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关系,通过科学规划、科技创新、设计周密和施工精细,提高安全水平,保护生态。
5、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和完善应急预警机制。树立“以人为本、提高素质;以事为本、管理创新;以法为本、执法为民”的海事管理理念,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达到“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安全畅通、有效监管、优质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深化专项整治,加大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船舶和重大隐患的监管;按“巡航与救助一体、执法与服务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强水上执法和应急反应机制建设,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形成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节 效益效果评价
到2010年随着各公路网的建成、公路等级的提高,航道的提升,以及各码头、渡口、景区基础设施的建成,相应管理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将加快我区水路运输的发展,提高我区水运综合能力,为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给沿线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带动旅游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