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0-2045912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08-09-06 15:20:01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2005年发展改革工作 |
周斯弼
(2005年1月12日)
同志们:
这是我市召开的第一次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2004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部署2005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上,建军、明刚、新益、永诚、瑞凡同志就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项目管理、经济形势分析、“十一五”规划等作了专题发言,对加强和改进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四个县、特区、区政府的领导介绍了他们的成绩、经验和打算,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性;文邦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我市的发展和改革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下面,我从市发改委的角度谈几点意见。
一、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保持了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明显增强的良好势头,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预计生产总值达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8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0.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53.5%、34.5%,增幅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其中生产总值增幅是1985年以来最快的一年,与其他几个指标一道已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计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转机,粮食总产量达75.92万吨,增长5%,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72元,比上年增加170元,是1996年以来最好的一年;钟山大道改造、龙井路立交桥等城建项目圆满建成,“凉都”品牌隆重推出,城市形象明显改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响水煤矿、发耳煤矿、玉舍煤矿、水钢技改、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技改、镇胜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整个六盘水成了建设大工地,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增添了强大后劲;消费市场出现多年未有的好形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亿元,增长18%,增幅快于上年6个百分点,是1992年以来最快的一年;金融机构存贷大幅上升,各项存款余额达168.59亿元,比年初增加40.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12.37亿元,比年初增加22.01亿元,增长幅度在省内排名靠前,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基”攻坚取得明显成绩,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城市低保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我们在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提出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按季度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仍坚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不动摇,下半年根据经济走势调整了全年的奋斗目标;二是全年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建设资金3亿元左右,其中国债资金1.83亿元;三是全年投入前期工作经费3737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补助180万元,市级1600万元,县级1957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六枝电厂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四是协调落实贷款资金,并安排市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4.4亿元,是有史以来投入最多的一年;五是制订了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举办了一次培训班,审查了40余个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了两次全面督查,对10个项目进行了稽察,项目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轨道;六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在原来试行的基础上实行了核准制和备案制,提高了办事效率;七是制订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和咨询委员会,举办了一次培训班,完成了20个重点课题研究,提出 了“十一五”基本思路,启动了专项规划,其中一些重点规划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八是对洗煤、焦化、铁合金、铅锌冶炼进行了清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了有效遏制,煤化工等产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对煤炭的依存度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财政入不敷出,债务越来越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7%左右,属于全省较高地区,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发改系统的工作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分析判断能力还需增强、项目管理力度还需加大、谋划长远发展的水平还需提高、机关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等等,今后我们将努力加以改进。
二、2005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保持我市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发展改革工作,要把握“一条红线”、做到“四个坚持”。“一条红线”,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红线,统领发展改革工作,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四个坚持”,就是要坚持全面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保持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扶贫开发同加强和改善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坚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上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左右;第二产业增长15.5%左右;第三产业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34%。财政总收入力争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亿元,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今年要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加强农业,进一步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要调整种植结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力争粮食增长2%以上。二要全面实施《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引导常规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肉类总产量增长10%以上。三要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在继续支持六个一类重点乡整体脱贫的同时,稳步实施二类贫困乡和一类贫困村整体脱贫工作。继续开展挂钩扶贫和特困群众定期救助制度。全年力争贫困人口减到10万人以下,低收入人口降到20万人以下。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农田、乡村公路、水利设施、生态建设、沼气池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坡改梯4.6万亩、沼气池8000口,解决10万人的饮水困难。对各种渠道的农业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使用。五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有组织地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发挥重点项目用工需求量大的优势,组织农民就地务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挥小城镇的吸纳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六要制定和落实各项支农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种补贴政策,全面减免农业税;改变烤烟种植补贴方式,改直接给予种子、化肥、农药等补贴为提高烟叶收购价格,确保计划种植、合同收购;落实被征用土地农民补偿安置政策,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参与重点项目的建设方式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抓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政策的落实。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按照投产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的良好势头。一要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继续做好六盘水至沾益铁路复线及火车站换边、新建货场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公路方面,做好镇胜高速公路境内段建设和两水公路改造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红威公路、俄发公路建设,建成六纳公路、水城至普安公路,开工建设马场桥经米箩至玉舍公路、米箩至花戛公路、南开至天生桥公路、郎岱至光照电站公路、汪家寨至木果公路等,实现新增7个乡通油路,建成通村公路1000公里。水利方面,争取开工建设盘县白河沟水库、六枝岱翁水库、水城发耳万亩旱地灌溉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完成凉都大道、人民路中段改造。社会事业方面,加快市文化科技中心、市委党校扩建工程、六盘水职业学院教学楼,六盘水师专主教学楼、市三中凤凰校区、市一中双水校区、市二医外科大楼等项目的建设。二要加大煤电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快盘南电厂、响水煤矿、发耳电厂、发耳煤矿建设,建成野马寨电厂,力争六枝电厂进场施工,开工建设松河、勺米、米箩、化乐等煤矿和鳝泥坡、毛家河、万家口子等水电站。三要加快企业技改扩能步伐。支持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技改,2005年达到3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支持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煤矿技改扩能。四要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今年市级财政前期工作经费预安排2200万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600万元,各县(特区、区)应不少于去年的经费规模尽快落实到位,启动毕水兴高速公路、双桥水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五要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管理方式。对非政府性投资项目,加快实行规范的核准制和备案制;对政府性投资,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强化项目管理,扩大代建范围,提高投资效益。六要继续加大银政合作力度,搞好公益性项目资产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市级基建贷款达到5亿元左右,采用BOT、TOT等方式向市场融资2亿元以上。
(三)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壮大煤电产业,是实现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努力保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一要在加快煤电项目建设和支持大企业技改扩能的同时,做好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水城水泥厂、玉舍煤矿、野马寨电厂及西洋焦化厂、柏果焦化厂、旗盛焦化厂等一批项目的投产达产工作,增加新的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省国资委、省经贸委、省发改委《建设和培育一批销售收入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的规划指导意见》,支持水钢以强势主业发展大集团,力争2006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二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搞好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地企共建,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协调服务,争取最大支持,合理安排好煤、电、运供给,重点保证优势企业和重点行业加快生产、增加产量、降低库存、扩大销售、提高效益。三要加强煤炭生产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加快生产。四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发锰矿等资源,发展非煤产业;抓好老鹰山工业区的规划,重点发展制造业、加工业和制药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加快轻工业的发展;加快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载能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高起点地发展高载能产业;组织实施《贵州省六盘水市煤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四)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力打造“凉都”品牌
一要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抓紧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工作。二要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加大双水、凤凰、荷城、德坞新区的建设力度,做好市中心城卫星城玉舍、老鹰山、汪家寨的规划修编和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大企业相对集中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社区服务业,加快建立煤焦、建材、农产品、机电等专业市场,建成沃尔玛大型超市,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四要以开发近郊旅游为切入点,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旅游业。五要加大城市综合治理力度,集中力量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举办“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凉都?六盘水金秋乌蒙”及“2005?贵州?中国西部城市发展论坛”系列活动,拍摄电视剧《夜郎王》,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分类排队,有进有退,加快建立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退出机制。继续采取兼并、租赁、股份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资本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力争在电力、煤炭、电解铝、铁合金、煤化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继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加大实施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开发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力度;加快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转让城市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经营权,实现城市资源资本化。二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监管,不断提高非公有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三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以打造法制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为切入点,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政务公开,加快转变执政理念,提高行政效率。四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探索和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吸引外来资金的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吸引省外和国外投资,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要加强环境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扩大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规模,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全面取缔改良焦炉,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加大市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市规划区内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污染企业限期搬迁,进一步提高城市大气空气环境质量;争取中央的支持启动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加大“一江两河”的治理,实现水城河的雨污分流,争取中央的支持启动三岔河、拖长江的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争取中央的支持,启动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治理。二要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保护性地开发资源,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循环试点,坚决制止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借“西部大开发”之机向我市转移。三要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抓好“三大工程”,巩固和提高“村为主”、村(居)民自治,加快乡镇计生服务站和村计生室的建设,提高生育政策符合率,降低人口出生率。加快“两基”攻坚进程,力争六枝、水城“普九”通过省级验收,实施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一步扩大高中招生,抓好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全面启动实施盘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工作。促进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坚持以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继续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就业面。全年促进城镇就业180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00人,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就业13200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稳妥推进工伤保险。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重视和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特别要下功夫抓好食品安全卫生的专项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抑制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落实调控政策,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七)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市情认识,按照“积极、科学、加快、向上”的原则,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思路,认真编制规划,提高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组织协调和做好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在年内全部完成。市发改委在抓紧完成负责编制的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同时,对有关部门牵头编制的交通、水利、煤炭、电力、建材、城镇体系、国土、环保、旅游、林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人才、信息化、精神文明等重点专项规划,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驻市大企业的沟通与衔接,将地企共同发展的目标纳入全市总体规划。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认真做好总体规划与重点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充分发挥民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高社会参与度。
三、深入学习,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能力
加强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的精神实质,紧紧围绕发展是解决六盘水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一核心,善于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为此,全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密切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不断提高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提出政策措施建议的能力。要坚持科学执政,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和改进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善于抓住关键,从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中,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特别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要坚持民主执政,对提出的对策建议,要广泛征求意见,把充分协商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
二是不断提高按经济规律办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能力。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以加快投资体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管好规划布局,其余凡是市场能解决的,就交还给市场;增强宏观管理能力,减少对微观经济事务的直接干预。
三是不断提高统筹兼顾、综合协调的能力。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综合协调结合起来,化解矛盾,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促进发展、促进改革的各项工作。
四是不断提高大局意识、谋划长远的能力。要树立战略思维,增强大局意识,善于找准经济运行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以“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为切入点,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三农”、人口、资源、环境、科教、人才、体制等重大问题。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时,要服从和服务于长远发展这个大局,妥善处理好当前发展的需要和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为实现当前和今后发展的统一提供保障。
五是不断提高防患未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预警和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未雨绸缪,加快粮食等重要物资市场异常波动、价格非正常上涨等应急体系的建设,建立“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机制,避免各类突发事件对经济运行造成重大影响。
六是不断提高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能力。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脱离实际,不好高骛远,从点滴事做起。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开拓工作领域,力求既继承前人,又不墨守成规;既借鉴别人,又不照抄照搬,做到分析形势有新思路,研究情况有新观点,解决问题有新方法。
与此同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拒腐防变能力。
同志们,今年的发展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