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 财政报告
六盘水市201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0-2045970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9-01-17 16:23:00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六盘水市201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目录

一、201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五)其他事项。

1.政府债务情况。

2.转移支付情况。

二、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一)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建立预警机制,强化风险管控,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三)强化资金整合,助力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

(四)拓宽保障范围,加大统筹力度,大力促进民生领域发展。

(五)着力探索试点,突出资金绩效,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六)扎牢监管笼子,突出检查重点,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三、2019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四、2019年重点工作

(一)继续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二)继续提升发展质量,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三)继续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四)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五)继续加强债务管理,大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六)继续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六盘水市201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15日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六盘水市201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重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财政运行及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73亿元,为预算的96.44%,为调整预算的100.09%,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24%。非税收入占比为23.54%,较上年下降1.24个百分点。省下达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补助171.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110.28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亿元、调入资金6.42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15亿元,收入共计438.68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47亿元,增长8.96%;上解省级支出6.08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支出111.64亿元,支出共计437.8亿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0.88亿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72亿元,为预算的113.74%,为调整预算的100.84%,增长20.56%。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23.64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50.3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5亿元、调入资金5.61亿元、县级上解收入0.45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25亿元,收入共计114.22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27亿元,增长5.25%;上解省级支出1.15亿元、市对下级补助支出14.0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支出50.83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1亿元,支出共计113.42亿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0.8亿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49.38亿元,下降2.98%;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2.8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3.3亿元,收入共计58.88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7.84亿元,下降2.97%;调出资金4.9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3.3亿元,支出共计56.06亿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2.82亿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1.31亿元,为预算的89.98%,为调整预算的118.18%,增长8.85%,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0.94亿元,上年结转收入2.1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0.18亿元,收入共计14.57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8.66亿元,调出资金4.6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0.18亿元,支出共计13.48亿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1.09亿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及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36亿元,为预算的149.37%,为调整预算的99.5%;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3.58亿元,收入共计3.9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3.93亿元,结余0.01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8.4亿元,为预算的123%。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7.8亿元,为预算的113%。收支执行数较大主要是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企业医疗保险下划市级管理。当年结余10.6亿元,滚存结余70.8亿元。其中: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2.1亿元,支出50.8亿元,当年结余11.3亿元,滚存结余62.8亿元。

(五)其他事项。

1.政府债务情况。2018年,省下达全市政府债务限额577.2亿元,其中市级政府债务限额207.98亿元,全市及市级政府债务余额均控制在省下达限额内。全市获得省转贷政府债券资金113.58亿元(其中市级50.3亿元),主要用于置换政府存量债务。

2.转移支付情况。2018年,全市获得上级补助收入177.48亿元,增长12.66%。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71.52亿元,增长2%;专项转移支付资金91.25亿元,增长17.3%;返还性收入8.33亿元,与上年持平;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补助2.8亿元,增长117.0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补助3.58亿元。市级获得上级补助收入28.15亿元,增长24.17%,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增加3.58亿元。

二、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18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市人大决议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法》各项规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税收收入占比增加。2018年,全市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由2017年的75.22%提升到2018年的76.46%,提高1.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二是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继续向社会事业、重点民生领域倾斜,全市民生类重点支出由2017年225.76亿元增加到2018年231.98亿元,增加6.22亿元,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得到较好保障。三是预算严肃性和约束力进一步增强。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费审批的规定》,规范经费追加审核审批,严控经费追加和一般性支出。

(二)建立预警机制,强化风险管控,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一是出台《六盘水市运用PPP模式化解政府债务工作方案》《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债务管控化解工作指导意见》《六盘水市关于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借、用、还”工作机制,强化制度管控。二是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付息纳入预算管理,合理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充分运用社保资金存放杠杆作用,推进49.2亿元政府性债务展期或调整还款计划,减轻偿债压力。全市累计置换存量政府债务567.2亿元,置换率99.96%,其中:市级167.34亿元,置换率100%。三是制定《六盘水市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要求,适时调度债务偿还情况,做好动态台账管理。四是开展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32.64亿元,拉长存量政府债务期限,降低债务成本。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及“政银担”合作,目前,“政银担”业务承保项目46个,在保余额1.81亿元。五是推进PPP国家示范项目实施,全市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48个,总投资686亿元。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等4个PPP示范项目获得中央奖补资金0.26亿元。

(三)强化资金整合,助力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一是紧盯国家重大政策走向、重大项目取向、重大资金投向,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全力争取支持。2018年,全市获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77.48亿元,增长12.66%;争取省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资金113.58亿元。二是制定《六盘水市2018年脱贫攻坚资金筹集方案》,通过预算安排、争取上级支持等方式筹集资金,重点支持教育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有效解决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全市整合涉农资金26.2亿元。四是全市投入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0.25亿元,在落实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加大“一县一业”及基金扶持项目保险覆盖范围,有效化解农业产业经营发展风险,为产业脱贫保驾护航。五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项目完成投资5.57亿元,超全年计划2.19亿元。

(四)拓宽保障范围,加大统筹力度,大力促进民生领域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教育精准扶贫、农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市继续压缩6%行政公用经费0.23亿元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全市教育支出73.65亿元,增长10.1%。二是注重民生保障兜底、惠民政策落实,将2018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7632元/年和3936元/年,分别增长6%和9%,惠及低保对象18.21万人;继续将“两无”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75亿元,增长9.13%。三是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重点支持深度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市医疗卫生支出34.72亿元,增长6.6%。四是支持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消夏文化节、夏(冬)季旅游宣传等活动,提升“中国•凉都”和“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知名度。全市旅游支出0.93亿元,增长19.23%。五是重点支持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项目建设,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养,助力脱贫攻坚。全市文化支出4.02亿元。六是加大水城河、三岔河等重点水体污染治理力度,支持实施蓝天保卫行动。全市节能环保支出17.18亿元。

(五)着力探索试点,突出资金绩效,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一是制订《六盘水市市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规程(试行)》、《六盘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规程(试行)》等系列配套制度,初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共性指标框架和个性指标体系。印发《市财政局关于编报2019年预算绩效目标的通知》,全面启动预算绩效改革试点,实现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全覆盖。二是完善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福利费、公务接待就餐费等系列管理制度;制定政府采购操作规程、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和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三是探索村级财务管理新模式,制订《六盘水市关于推行村(居)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的指导意见》等系列制度,助推“三变”改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改革经验。2018年,获得上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补助资金0.53亿元。四是实施环境保护税改革,从2018年1月1日起,全市有关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不再缴纳排污费,改征环境保护税。2018年,全市征收环境保护税0.5亿元。五是严格执行各项减免税收政策,为全市企业减税17.22亿元;按规定取消、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降费0.83亿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六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推开中期财政规划试点,实现规划编制全覆盖。七是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厘清和理顺财政、税务管理职责,完成阶段性税务体制改革任务。

(六)扎牢监管笼子,突出检查重点,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一是完善《六盘水市财政局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等系列制度,建立财政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扎牢制度监管的笼子。二是开展扶贫资金、财政收入质量、部门专项业务费、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资金检查,以查促管,切实规范资金使用。三是结合财政信息化改革要求,建成财政预算指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支出全过程、全方位、全口径监管。四是大力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除涉密单位外,市级146个预算单位、130个决算单位按规定公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采取“三网”同步公开,便于社会公众查阅监督。五是积极开展警示、廉政教育等工作,提升财经纪律意识,增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2018年,我们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探索开展绩效管理,着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加强风险防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财政在促进经济增长、增进投资、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质量不高,政府债务问题整改难度大,脱贫攻坚投入不足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三、2019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

2019年,全市经济发展将呈现民生改善、质量提升、总体平稳态势,但影响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因素依然较多,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形势严峻。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充分考虑“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等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安排收入预算;按照“勤俭节约、突出绩效”理念安排支出预算,进一步树立“过苦日子”的思想,扎实做好2019年财政及预算工作。

(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1%,预期目标143亿元。其中:市级预期增长2%,预期目标32.35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5亿元,省下达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补助24.1亿元,省转贷一般债券收入6.52亿元,上年结转收入0.8亿元,调入资金8.34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1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33亿元,收入共计73.5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87亿元(其中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安排支出14.6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96亿元,补助下级支出5.19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52亿元,支出共计73.54亿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预期收入51.66亿元,增长4.6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1.66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62亿元,增长20.4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0.1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0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0.28亿元,收入共计15.09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42亿元,增长8.8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增加。政府性基金补助支出0.1亿元,调出资金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0.28亿元,支出共计14.8亿元。预计结转0.29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及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期收支均为1.84亿元(本级收支0.5亿元,上级补助收支1.34亿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期收入92亿元,增长27.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3.1亿元,增长20.8%。收支增幅较大主要是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企业医疗保险下划市级管理。当年结余8.9亿元,滚存结余79.7亿元。其中: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2亿元,支出54.3亿元,当年结余7.7亿元,滚存结余70.6亿元。 

需要报告的是,在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前,为确保各单位正常运转,我们已按照《预算法》规定,预安排了部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提前下达了各县市区固定部分转移性支出。另外,根据《贵州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钟山经济开发区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和本报告一并提请本次会议审查。

四、2019年重点工作

(一)继续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产业投入力度,加快“一县一业”及基金扶持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基金项目对产业脱贫的关键作用,有效解决贫困户致富难题。支持实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着力提升煤炭产能,做强支柱产业。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财政资金投入继续向民营企业倾斜,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等七大产业板块发展,打造上下游联动的全产业链条,助推产业升级,培植新兴财源,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二)继续提升发展质量,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着力“生财、聚财、用财、管财”,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税收收入和可用财力“两个比重”,把涵养税源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重点保障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投入。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兜好民生底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三)继续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树立绩效理念和“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责任意识,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加大部门预算项目评审、目标编制、执行监控、绩效自评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力争3年内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四)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探索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改革,逐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坚持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综合预算管理,加大“三本预算”统筹力度。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按照机构改革进程,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五)继续加强债务管理,大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构建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建立全市隐性债务风险应急资金池,妥善应对政府性债务风险。按照5-10年内化解隐性债务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采取预算安排、盘活资源资产、PPP模式转化、平台公司转型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防范债务风险。

(六)继续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严格执行市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从严控制追加预算。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谁履行第一责任人”和市、县、乡“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安全监管责任。继续做好扶贫专项资金、财政存量资金及往来款检查工作,推进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推进财政内控体系建设,规范财政工作运行,促进财税干部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强化大数据管理思维,做好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及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实现财政业务闭环管理,做到全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实时监控预算执行。

各位代表,2019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附件1:六盘水市级政府预算公开说明.pdf

  附件2:六盘水市级预算公开表.xls

  附件3 :六盘水市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套表.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