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0-2045959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08-09-20 10:55:58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六盘水市2007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
(2008年2月24日在六盘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六盘水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07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7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依法治税,加强收入征管,调整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推进制度建设,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经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9534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321142万元。预算执行中,省财政追加我市专款及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等增加96714万元(专款63015万元),当年财政超收安排2072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变更为438580万元。执行结果为,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6064万元,为预算的110.61%,比上年实际(下同)增长28.20%,增收4753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34385万元,为变更预算(下同)的99.04% ,增长24.46%,增支85367万元 。
全市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预算收入21606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4483万元(增消两税税收返还收入49823万元,所得税返还收入6016万元,专项补助63015万元,转移支付等补助105629万元),上年结余4001万元,收入总计为44454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434385万元,上解支出5968万元,年终滚存结余4,195万元(排污费、水资源费、上级专项资金等结转1158万元),净结余3037万元。
全市基金收入预算6601万元,完成75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429万元,上年结余3735万元,收入总计14664万元;基金支出预算7363万元,完成1034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4320万元。
(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经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07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5335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91805万元。预算执行中,省财政追加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补助增加988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超收5490万元,省财政决算批复增加结余等收入203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变更为109208万元。执行结果,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840万元,为预算的110.29%,增长26.7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8501万元,为变更预算的99.35%,增长22.38%。
市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一般预算收入588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8378万元(增消两税税收返还收入35638万元,所得税返还收入1583万元,转移支付等补助11157万元),下级上解收入7495万元,上年结余2751万元,收入总计为11746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08501万元,上解支出1465万元,补助下级支出6791万元,年终滚存结余707万元(排污费、水资源费等结转262万元),净结余445万元。
市级基金收入预算2981万元,完成35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4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348万元,上年结余1156万元,收入总计7444万元;基金支出预算3443万元,完成6530万元,年终滚存结余914万元。
(三)市级财政预算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税收收入41320万元,为预算的99.27%,较上年实际完成(下同)增长19.65%。其中:
增值税13265万元,为预算的105.91%,增长21.46%。
营业税9148万元,为预算的87.12%,增长5.93%。
个人所得税1198万元,为预算的85.57 %,增长21.26%。
企业所得税737万元,为预算的92.13%,增长54.18%。主要是企业销售利润增加。
资源税1286万元,为预算的75.65%,增长8.47%。主要是受煤炭资源整合影响,煤炭产量增长有限。
城市维护建设税7285万元,为预算的97.13%,增长15.95%。
房产税2275万元,为预算的103.41%,增长0.57%。
印花税490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8.58%。
其他各税5636万元,为预算的124.97%,增长87.93%。主要是按照省政府文件,调整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和税额标准增加收入。
2、非税收入17520万元,为预算的142.44%,增长47.19%。其中:
专项收入7113万元,为预算的142.26%,增长44.54%。主要是探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增加1,247万元。
行政性收费收入4985万元,为预算的163.66%,增长71.9%。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收入增加1,715万元。
罚没收入2668万元,为预算的98.81%,增长1.44%。
其他收入2754万元,为预算的177.22%,增长89.67%。主要是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产权转让收益2,227万元。
(四)市级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46985万元,为预算的99.72%,增长11.42%。
公共安全8414万元,为预算的100%,下降7.54%。主要是公安体制下划,经费支出体现在钟山区。
教育12744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8.5%。
科学技术538万元,为预算的100%,下降7.4%。主要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调整62万元到一般公共服务及其他支出科目列支,下达县(区)50万元专项资金支出,同口径比增长11.88%。
文化体育与传媒2111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27.02%。
社会保障和就业4241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22.04%。
医疗卫生5026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54.31%。主要是离休老干医疗费增加。
环境保护3553万元,为预算的98.12% , 增长26.31%。
城乡社区事务4165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4.64%。
农林水事务3632万元,为预算的98.35%,下降15.44%。主要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调整294万元到其他支出科目列支,下达县(区)1036万元专项资金支出,同口径比增长15.53%。
交通运输4578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5.85倍。主要是安排人民路东段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0万元。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3092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0.15%。
其他支出9422万元,为预算的95.49%,增长1.74倍。主要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2007年住房增量补贴及住房公积金统一到该科目支出。
2007年,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挖掘增收潜力、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同时,按照统筹兼顾、压缩一般、确保重点的原则,着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保障重点项目支出需要。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收入组织工作,强化财政增收基础。进一步密切财政、税务、金融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间协作配合,强化税源调研及测算,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因素,改进相关管理办法,完善协税护税措施,严格依法治税。切实加大对煤炭行业和大企业等重点税源的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力度,防止税收流失,各主体税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值税增长20.27%,营业税增长12.69%,所得税增长40.74%,资源税增长82.74%,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29.74%,五项主体税种实现增量7.2亿元,拉动财政总收入增长19.37个百分点。全面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公平市场竞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民政福利企业税收管理。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其它收入收缴工作。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6.08亿元,增长23.97%。
2、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需要。整合财政资源,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切实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需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确保理顺公务员工资及规范地方津补贴支出需要。2007年,市级工资性增支因素在一般预算支出增量中的比重近40%。二是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力度。兑现及配套安排退耕还林、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能繁母猪补贴、水库移民补贴等涉农补助15470万元。安排2400万元资金实施8000户贫困农户住房改造,投入716万元资金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安排资金1500万元解决农村贫困农户和城市低保户用煤问题。三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争取国债资金1050万元,建设20个乡镇卫生院。安排资金1216万元,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全市参合率达87.42%。四是确保对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城市和农村31.2万人最低生活保障金10376万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8003万元。五是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投入资金10641万元,主要用于“两免一补”、薄弱学校改造、贫困生资助和教育贷款贴息,免除48.56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31.71万名中小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4.4万余名农村初中贫困寄宿生和贫困特教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1.03万名普通本专科和高职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六是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年融资45500万元,投入水城河综合治理、人民路中段改造、中心城区小街小巷建设、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凉都体育中心征地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
3、加强财政监管,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强化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它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组织开展对县乡财政管理改革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对市直45个行政事业单位及市医疗集团所属四家医院进行了财务检查,查出违规违纪资金513万元,收缴财政260万元。严格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全年评审政府性投资预决算项目46个,评审金额51751万元,核减金额8098万元,核减率15.65%。加强市中心城区国有土地招、拍、挂资金管理,全年缴入专户土地拍卖收入12685万元。组织开展了对全市683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摸清了资产“家底”,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市直各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进行清理核实,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的统计填报工作。
4、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为完整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规范和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全市部门预算覆盖面达100%。选取10个市直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网络运行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市直单位部门预算软件编制工作,有效提高了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严肃查处政府采购违法违纪行为。全市共实现政府采购总额14355万元,较预算节支1142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为2007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在深入调研、广泛了解的基础上,拟定实施《六盘水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暂行办法》和《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稳步推进以“三改革一化解”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2007年全市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收支持续稳定增长,但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重大项目建设仍面临资金、土地等瓶颈因素制约;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财力增量滞后于收入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与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矛盾仍然存在;会计基础工作尚需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亟待提高。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中逐步予以解决。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解放思想,把握机遇,继续推进财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依法理财、制度管财、绩效用财,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做到收支平衡。继续深化和完善财政改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按照上述工作要求,结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255390万元,较上年实际(下同)增长18.2%;支出预算安排385998万元(不含中央、省专款),较上年预算(下同)增长20.2%。
2008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68038万元,增长15.63%。支出预算安排111454万元(不含中央、省专款),增长21.4%。
(一)市级财政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1、税收收入50518万元,较上年实际(下同)增长22.26%,增加9198万元。
增值税16200万元,增长22.13%。
营业税11400万元,增长24.62%。
企业所得税850万元,增长15.33%。
个人所得税1500万元,增长25.21%。
城市维护建设税9000万元,增长23.54%。
资源税1550万元,增长20.53%。
房产税2853万元,增长25.41%。
其他各税7165万元,增长16.96%。
2、非税收入17520万元,较上年实际持平。
专项收入7652万元,增长7.58%。
行政性收费收入5585万元,增长12.04%。
罚没收入3001万元,增长12.48%。
其他收入1282万元,下降53.45%。主要是上年存在一次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227万元。
(二)市级财政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4447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下同) 31.35%。主要是增加安排还本付息资金8421万元。
国防116万元,增长45%。主要是增加安排民兵生活补助。
公共安全6908万元,下降21.06%。主要是2007年预算安排中含钟山公安分局经费。
教育12879万元,增长14.27%。
科学技术733万元,增长12.77%。
文化体育与传媒1646万元,增长24.51%。主要是文化发展专项资金220万元在该科目安排。
社会保障和就业4739万元,增长33.76%。主要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增加安排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59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19万元。
医疗卫生4722万元,增长15.79%。
环境保护3771万元,增长16.82%。
城乡社区服务3105万元,增长17.75%。
农林水事务7616万元,增长20.56%。
交通运输548万元,增长10.04%。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3013万元,增长17.56%。
其他支出17179万元,增长32.12%。主要是住房增量补贴等增加。
2008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68038万元,预计税收返还收入37221万元(增消两税税收返还收入35638万元,所得税返还收入1583万元),转移支付补助9718万元,下级上解收入4500万元;对各县、特区、区定额补助、“以奖代补”补助等5229万元、专项上解3351万元,财政当年可供安排财力为110897万元,上年结余707万元,总财力为11160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11454万元,收支相抵,预算结余150万元。基金收入预算安排3400万元,上年结余914万元,基金收入总计4314万元;基金支出预算安排364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670万元。
2008年财政收入预算安排,综合考虑了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及今年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煤炭资源整合等因素,力求积极稳妥。在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中,以推进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前提下,加大对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及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投入,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做好2008年财税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将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省财政将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二是随着水盘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对财政收入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三是盘南电厂等新增产能将支撑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四是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逐步形成和发展,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财政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2008年国家持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项目及市场资金流动将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我们将努力把握机遇、克服困难,确保实现全年财政收支预算目标。
(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服务经济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利用财政政策效应,支持国有企业技改扩能及改革、改制,引导非公经济做大做强。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积极促进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整合财政资源,保障农业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多渠道筹融资,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利用税收、贴息等杠杆作用,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增加三产对财税收入的贡献,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二)强化税收征管措施,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008年是税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国家将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进一步扩大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推进出口退税、残疾人就业等税收政策调整,研究制定资源税改革方案,进一步改善依法治税环境。各级将加大学习贯彻力度,切实做好改革实施准备工作,增强对收入形势的预判能力和科学决断能力,解决好组织收入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分析,深入了解经济及财税运行情况,查找问题、分析症结、提出建议,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密切部门间协作配合,完善协税护税措施,营造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坚持依法治税,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税收征管,努力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加强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推进政府部门规范执法。坚持加强税收征管与依法落实优惠政策并举,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增加“三农”、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支出,保障民生民利需要。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及时做好各项涉农补贴发放的同时,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市级安排6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培植蔬菜种植、生猪养殖、马铃薯种植等农业产业发展。二是保障重点项目及社会薄弱环节、弱势群体支出需要。安排专项及配套资金9740万元用于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农村医疗、城乡低收入群体等方面。安排廉租住房保障资金610万元,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居住难问题。三是确保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需要。调剂资金701万元,投入抗击雪凝天气灾害工作,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障灾后重建支出需要。四是支持经济发展。安排技改、项目前期工作、科技等专项资金2840万元。五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安排6000万元资金用于市中心城区路网改造、水城河综合治理等,安排500万元配套资金解决贫困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还本付息资金3.04亿元。六是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建房补助资金5359万元。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扎实推进依法理财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贵州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工程预决算评审,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省市有关要求,指导督促县区制定加强县乡国有资产管理的办法。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会计从业人员培训,规范财务会计行为。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着力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开展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重点放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农”、科技、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开展财政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五)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促进预算安排公平、公正、透明。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严格部门预算执行。改进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促进采购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加快“金财工程”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乡财县管乡用”管理系统。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夯实基层财政财务管理基础,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按照中央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工作的政策要求,制定“普九”化解债务实施方案,启动“普九”化解债务工作。积极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逐步把财政基础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本次大会精神,严格执行本次大会通过的财政收支预算,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下,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