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凉都 » 凉都文化 » 三线建设 » 三线记忆
六盘水三线建设初期情况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马会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一九六五年八月调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工作,历任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六盘水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秘书长,中共六盘水市委会委员、常委、秘书长,一九八二年四月当选为政协六盘水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一九八五年九月离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由意识形态的纷争逐步扩大到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苏联突然撤走在华专家,中断对华援助,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大量集结军队,枕戈寝甲,随时准备进犯我国。与此同时,美国在我国东南沿海支持、怂恿蒋介石搞所谓“反攻大陆”,经常派小股部队袭击骚扰我沿海鱼村。当时的中共中央毛泽东认为,苏联不仅是搞修正主义,而且有称霸世界的野心,搞霸权主义。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一北一南,一个虎视眈眈,一个跃跃欲试,严重地威胁着社会主义祖国大陆的安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发达地区大都沿边、沿海,一旦“大打”、“打核战争”,后方空虚,后果难卜。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在“反修、防修”,“备战、备荒、为人民”总的战略目标下,做出了大搞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大兵团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式,开发川、云、贵三省的丰富的煤、铁资源,在我国腹地的大山沟里,建成一个行业配套的钢铁、煤炭工业体系。为适应战争需要,毛泽东由提出了“山、散、隐”的建设原则,把工厂建在山里,分散、隐蔽。当时的中共中央决心和年大,毛泽东更是心急如焚,他曾多次告诉他的同事:“三线建设搞不好,我睡不好觉。”甚至提出:“没有钱,把我的稿费拿出来,没有车,我骑驴去”。
  六盘水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主要是建设一个与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配套的煤炭工业基地,为其提供足够的能源。一九六五年元旦,“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六枝下营盘成立。以后陆续成立里水城、六枝、盘县三个矿区指挥部。九月中旬,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成立,范文彩任书记,丁丹、刘辉、李建刚任书记。后范文彩调离,丁丹代理书记,十一月,经中央批准,丁丹任书记。丁丹、管云、李建刚、刘辉、丁禹韬、马匡汉、马会水、樊鹏飞、张戈、高日升任委员。到一九六五年底,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近十一万建设者、五十多万吨物资、四千余台机械设备陆续云集六盘山,昔日人迹罕到的沉寂深山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热潮。
  我是一九六五年六月从福州军区抽调到大西南参加三线建设的。从部队师级干部中抽人参加三线建设,这也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旨在加强三线建设的政治工作。三线建设初期,人员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有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大量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人员结构复杂,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奉献精神到胜利完成三线建设的任务是不可能的,我到煤炭不5报道时,部领导就对我说,抽你们去,主要是把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吃苦耐劳精神带去建设大三线。
  我到六盘水时,西南每矿建设指挥部的架子刚刚搭起,人员不足,急待充实。当时指挥部的工作班子由政治部、组织部、宣传部、保卫处、团委、工会、办公室七个部门组成,我任政治部副主任,其他部门的领导都是从东北抚顺煤矿等个大矿务局抽来的党委书记担任。
  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要带领几万人的队伍“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完成党中央下达的各项任务主要靠两条:一靠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二靠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人民解放军“支部建在线上”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搞丝毫特殊,部级、地师级干部与工人一样住帐篷,后来住“干打垒”。一日三餐到食堂排队打饭吃饭,下基层也不开小灶。去工地走路时间多,乘车时间少,在工地和工人一起住油毛毡棚,雨天外面大雨蓬内小雨。为了弥补工程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中央从中南矿冶学院、北京矿冶学院、北京外语学院等名牌大学一次集中分配近200名毕业生到我们指挥部,为了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成长,将他们全部分配到矿区基层单位同工人吃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共同经受艰苦环境的考验。
  为了进一步加强三线建设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备战,一九六六年二月,西南煤矿指挥部决定抽300多名干部由副指挥长带领到铁路兵第七师加强基层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同年三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了《关于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试点的意见》(当时俗称‘工改兵’)。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抽调近600名干部参加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41部队,并从福州军区抽调1000多名老战士到矿区基层任指导员。当时上级要求十分严格,被调人员不准带家属,按时报到,不服从调动的开除党籍。这些同志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殷切希望,把人民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和铁的纪律带到了矿区,大大增强了广大建设者的干劲,提高了“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的士气。
  六盘水的三线建设,自始至终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重视。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时任中共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在李富春、李井泉、余秋里、程子华、谷牧、吕正操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六枝矿区。当时铁路刚修到六枝,邓小平一行下火车后乘汽车沿新修的矿区公里来到投产最早的矿井地宗矿。西南煤指党委副书记李建刚、政治部主任马匡汉、副主任马会水率领300多名职工代表列队欢迎。邓小平衣着朴素,步履稳健,态度和蔼,下车后与矿区领导、工人代表一一握手,向欢迎队伍挥手致意,他微笑着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来看望大家!”随后邓小平一行来到地宗矿当时最好的处所一个尚未建成的澡堂,听取了西南煤炭指挥部和地宗矿领导的汇报,详细询问矿区共和职工生活,当听到矿区近10万职工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时,立即指示身边的秘书与有关部门联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十万斤新鲜大白菜由火车运到了矿区职工们吃着久违的新鲜蔬菜,眼力含着激动的泪花,,对毛主席、党中央,对邓小平同志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激。指挥部的领导还汇报说,盘县盘关煤田在底下延伸至毗邻的云南省宣威县几个公社(当时的公社建制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因辖区不同,开采和管理很不方便。邓小平同志回京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办理,并于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以中央名义下达中发(66)119号文件,正式从云南省宣威县划出相关的三个公社组成“五一”公社归盘县特区管辖。

马会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