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凉都 » 凉都文化 » 民族风情 » 风土人情
老鹰山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马永超

  老鹰山镇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东面(原属水城县万全乡),其境内的木桥村,群峰连绵,其中有三峰连成一体,中间稍高的山头形似鹰头向天,稍矮的两座山则象鹰翅欲飞。老鹰山以此得名。
  1966年10月,国家在原水城县万全乡(公社)筹建煤矿,以境内“老鹰山”为矿名,建成年产90万吨的确良大型煤矿,并配套建成老鹰山选煤厂,形成了小而全的矿区。1982年原水城特区划出万全公社的大树、大桥、尖山、陆家坝、中坡、幸福等村成立老鹰山镇,该镇于1984年被撤销。1987年3月,钟山区、水城县分设。1988年9月,成立钟山区老鹰镇。2001年9月,原老鹰山、观音山两镇合并,成立新的老鹰山镇。该镇总面积63.38平方公里,辖陆家坝、石板河、木桥、中坡、石河、观音山、人和洞等七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员会,40个村民小组。
  老鹰山镇在明朝属贵州宣慰司底水辖地。清朝为贵州大定府水城厅常平里管辖。民国时期,主要为水城县东区、万全、东关三乡辖地,1953年至建新镇时多为水城县(特区)的滥坝区(镇)所辖。
  很久以前,老鹰山一带被称作“彝仡斯地”。居住的多为彝、苗等少数民族。汉族迁移至此,主要有三个时期:一是明朝洪武年间;二是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西,随军定居于此;三是解放后,特别是“大跃进”年代和“三线建设”时期。解放前,经济、社会落后,当地百姓生活处境艰难,民不聊生。咸同年间,苗女何仙姑为首的义军曾占据老鹰山白腻,联络郎岱、纳雍、威宁等地的苗族、彝族群众反抗清朝统治者,时间长达4年之久,震动了清王朝。战争给老鹰山这块土地留下深深创伤。多少人游离失所、家破人亡。为了躲避战争,他们不得不一再迁徙、逃亡。走不了的,只好苦苦煎熬,度日如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解放后,老鹰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镇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前后之比,不可同日而语。
  老鹰山镇人民曾有过壮烈的斗争史,也曾谱写了辉煌的创业史。
  位于老鹰山镇西面的福集厂遗址,是清朝水城重要的铅锌冶炼地点。水城县(厅)之设,与该厂有关。据《贵州通志•地理志》载:“雍正十年三月十一日(1732年4月15日),因开采、集运黑铅,设置水城厅……”。黑铅指含铅多的产品,据载,清朝水城有福集厂、万福厂、人和洞、大银厂等地冶炼铅锌产品最多的厂。该镇南部的人和洞,既冶炼铅锌,还供应原料。人和洞村即因它而得名。1989年6月3日人和洞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9日,福集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的中部,有一个三面青山环抱的小寨子,这就是风景优美的水营寨子。据称寨子中原来是一片沼泽湿地。湿地中部原来有一土丘。兵荒马乱的年月,寨中人常到土丘躲避,兵匪不能近前。后来人们便把这里称作水营。只是现在土丘已被改作了田地。
  水营南面是一片稠密的林地,即水营林场。林中多野生菌类,可食用的有10多种。行走林中,鸟鸣蝉唱,可感受到山谷清幽。林场往西则是老鹰山镇的石河旅游景区。景区有大白崖喀斯特峡谷、弃用战备油库群、“九星阵”、石河水库、天然杜鹃林、石大人山、阴河洞、山间草地、坡地牧场等景点。公路现已通景区内,并建有竹楼(亭)多处,栽培红石榴近千亩。景区离中心城区20公里,是度假、避暑、休闲、娱乐等的好地方。
  神洞迷宫,因洞神奇迷人而得名,位于老鹰山北面的木桥村内。洞内钟乳石所形成的景观,千姿百态,妙趣天成,不愧为一离奇古怪的地下“行宫”。诗人陈月枢有诗曰:


玉洁冰晶色色鲜,自然博大妙相连。
不须再忆织金洞,此是乌蒙第一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