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荣腾
位于六枝、镇宁、关岭三县(特区)交界处的六枝特区落别乡郎节山(布依语,即郎坝湾场)是每年春节初一至初三布依男女青年浪哨(谈恋爱)的聚集地。
为什么每年春节初一至初三布依青年来这里浪哨呢?话得从头说起。
相传很久以前,布依族的祖先原是居住在很远的天水相连的东方,后迁移到西南地区的河畔地带安居乐业,繁衍子孙。
传说有一个姓王名子应的老人,生得十二个儿子。临来时,父亲为了使十二个儿子到西南后不至于分散,于是将一只水牛角砍成十二块,分给十二个儿子,每人一块,以这十二块牛角为标记,无论到哪里,如果能使十二块牛角合成一只完整的牛角,就证明是自己的亲兄弟。
他们分四路进西南,三人为一路,来到西南各路还可以互相了解行走方向音讯,大约来了五年,各路之间就不知去向了。他们风里走,雨里行,走了十年才到西南地区。到了西南他们又互相打听各路的下落。
光阴似箭,从天水相连的东方到山沟里的西南,不觉已十二个春秋了,也不知兄弟各奔哪方。
有一天,从安顺方向来三个人,他们要到关岭坡贡去。与此同时,又从郎岱方向来三个人,正往镇宁扁担山下来,这时又从关岭坡贡过来三个人,正往安顺去,又从镇宁扁担山上来三个人,正往郎岱方向走,他们各路走着,走着,正巧来到一座名叫坡哄苯脚下会合了。各路对视好久,觉得奇怪。经互相询问,才知道是各路寻找本家的兄弟。接着,安顺方向来的三个人亮出自己随身带来的一块块水牛角,另外三路来的九个人也亮出自己的牛角来,他们将十二块牛角合并在一起,正好是一只完整的水牛角。
因十二个兄弟会合的那年是申猴年,那天又是申猴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布依语称“碑山”,汉语为申猴年,称“完山”,为“申猴天”。从此以后,兄弟十二人就在坡哄苯附近定居了,还定于每年春节初一至初三到这里游玩三天。由于兄弟在坡哄苯会合之年之日是 “碑山”、“完山”。因此就将坡哄苯改名为“郎节山”了(前音为游玩,节为集市,后音为申)。为纪念他们兄弟在此会合,如今,每逢春节初一至初三,数万布依青年身着节日盛装聚集“郎节山”进行浪哨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