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小国烈士证明书。
□本报记者 翟汉元
乘车沿320国道向西行驶到盘州市亦资街道申家屯居委,再向右拐进一条水泥硬化的通组串户路行驶60米左右,一栋栋修葺一新的楼房掩映在苍翠的树林中,这个紧临320国道形成的自然村寨,就是41年前在部队上为采购基建物资而献身祖国边疆的基建工程兵龚小国烈士的故乡。
龚小国,男,1954年8月出生,原盘县特区亦资区亦资乡(今盘州市亦资街道申家屯居委三组)人。参军入伍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某部队班长,在部队主要负责基建物资采购工作。1977年5月2日,在执行部队基建物资采购任务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因道路交通事故不幸牺牲,遗体葬于库尔勒市飞机场附近。
龚小国烈士牺牲后,他的父母一直在家务农,并享受政府发放的抚恤津贴。龚小国的父亲于五六年前去世后,母亲刘中兰在儿孙们的照料下幸福生活着,她虽已86岁高龄,但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看上去比实际岁数年轻许多。
记者实地看到,她的住房是砖混结构的楼房,外墙贴黄色瓷砖,内墙刮洁白瓷粉,室内窗明几净,房前盆景林立,人居环境舒适、优雅。
“身子骨还可以,即使偶尔感冒,吃点药就好了!”刘中兰老人微笑道,“前几年我还下地种菜呢,只是近年来孩子们怕我跌倒,就不让我干了。”老人告诉记者,龚小国从小勤快,逗人喜欢,只可惜他生命短暂,到部队没几年就走了。老人说,至今她还有一桩心愿未了,因儿子牺牲后埋在新疆,趁现在还走得动,一直想找个机会去新疆看看儿子的墓地。
“国家对烈属的优抚政策,我们都已落实到位。龚小国烈士牺牲几十年来,烈士的父母从未到街道办诉求过,他们很支持我们街道办的工作。”亦资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汤妮娅插话道。
面对街道干部的肯定,刘中兰老人坦然道:“上级补助我多少优抚费我就用多少,即便不够,儿孙们会管我的嘛!他们都很孝道,我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
据介绍,龚小国烈士有同胞三兄弟,他是大哥,二弟龚金德现年61岁,三弟龚金华现年58岁,均在家务农。龚小国因当兵未婚而无子嗣,他的侄辈共8人,有的在家乡从事个体运输业,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
“虽然我们不知道大哥龚小国在部队的表现及当天牺牲的详细情况,但在他当兵前我们就知道他是个自强不息、办什么事都力求办好的人。”龚小国的二弟龚金德说,“因而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将他大伯自强不息、办事好中求好的精神传承下去。”
“伯父牺牲一年后我才出生,我是穿着他当兵时带回来的小棉袄长大的。”龚小国的侄子、现年40岁的龚克永说,“大伯虽无子嗣,但我们一直把他当成父辈祭祀,并学习他自强不息、办事认真的精神,生活中诚信守法,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龚克永告诉记者,他10多岁就会开拖拉机,现在开大车已20多年,一直遵守道路交通法规,从未违章驾驶和发生过道路交安事故。
如今,龚小国烈士的家乡突飞猛进发展,除国家对320国道适时保养、维修、改善外,现在当地的通乡油路、通村公路、通组串户路已实现全覆盖,村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当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的推进,当地百姓的生活正向同步小康目标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