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数据 » 统计公报
六盘水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六盘水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六盘水调查队

2018年4月10日)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守住发展、生态、安全三条底线,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转型逐步加快、质量不断提升、活力明显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6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4.8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729.38亿元,增长10.7%,其中工业增加值617.86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597.51亿元,增长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6,比上年增加4811元,增长10.4%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2%49.9%40.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0.3个百分点,第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年末各类市场主体163041户,比上年末增长11.1%。其中,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6162户,比上年末增长41.7%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89.18元,增长7.3 %;林业增加值9.87亿元,增长7.2 %;畜牧业增加值35.26亿元,增长4.7 %;渔业增加值0.50亿元,增长7.2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80亿元,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7769公顷,比上年减少232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0800公顷,减少712公顷;稻谷种植面积13982公顷,减少141公顷;玉米种植面积63834公顷,减少32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75.85万吨,比上年减少1.28万吨,减产1.6%。其中,夏粮产量20.65万吨,增产1.8%;中稻产量10.78万吨,增产0.5%;秋粮产量55.20万吨,减产2.9%。谷物产量55.28万吨,减产2.9%。其中,稻谷产量10.78万吨,增产0.5%;小麦产量4.10万吨,减产2.9%;玉米产量39.62万吨,减产3.8%

全年油料种植面积11384公顷,比上年增加514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7435公顷,增加95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33398公顷,增加3487公顷;年末茶园面积13603.2公顷,增加1534公顷;猕猴桃种植面积5916公顷,增加1984公顷。油料产量1.54万吨,增产10.6%;中草药材产量2.07万吨,增产2.7%;蔬菜产量82.36万吨,增产13.6%;茶叶产量1852吨,增产26.2%;猕猴桃产量7662吨,增产141.6%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2.2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9.57万吨,增长3.8%;牛肉产量1.39万吨,增长8.3%;羊肉产量0.25万吨,增长6.8%;禽肉产量1.00万吨,增长5.9%。禽蛋产量0.75万吨,增长2.2%。年末生猪存栏110.28万头,增长4.0%;生猪出栏108.50万头,增长3.9%

年末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7万亩,比上年下降51.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6.5万千瓦,较上年增加0.5万千瓦;实现机耕面积140万亩,比上年增长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4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6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0.11亿元,增长62.1%;重工业增加值530.16亿元,增长8.8%。轻、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7:94.63,轻工业占比较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4%;股份制企业增长1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8.7%;其他企业下降8.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0.8%,制造业增长2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9%

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四大传统行业实现增加值456.4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5%

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4.6%,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

全年新建投产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企业(不含成长性企业)56户。按所有制划分,非公有控股工业企业52户,占新建投产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企业的比重92.86%按三大门类划分,采矿业8户,制造业45户,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实现利润总额65.01亿元,增长580.0%;实现利税总额127.11亿元,增长132.6%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9户,比上年减少4.1%;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11.52亿元,增长14.6%。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09.17万平方米,增长26.5%;房屋竣工面积106.55万平方米,下降5.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4.07万平方米,下降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3.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38.06亿元,比上年下降7.1%;办公楼投资1.52亿元,比上年下降35.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57.9%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1.87亿元,增长1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07亿元,增长10.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12.9亿元,增长10.9%;餐饮收入额59.04亿元,增长18.7%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4.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4%,化妆品类增长27.5%,金银珠宝类增长3.5%,日用品类增长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5%,中西药品类增长31.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2%,家具类下降13.4%,通讯器材类增长7.1%,汽车类增长1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呈“71态势。衣着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上涨2.0%5.2%1.2%2.2%0.4%4.3%0.8%;食品烟酒类下降1.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3.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进口总额2.52亿美元,增长36.8%;出口总额0.79亿美元,下降9.4%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增长15.6%。招商引资项目553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60.13亿元,增长8.9%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3000.87万人次,增长57.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997.07万人次,增长57.7%;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7979人次,增长87.2%。实现旅游总收入200.49亿元,增长60.8%



年末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4A级旅游景区6个,比上年末增加3个;3A级旅游景区16个,比上年末增加4个;2A级旅游景区5个,与上年末持平。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村)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18个。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385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1.99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9.19亿元增长139.4%邮政业务总量2.80亿元,增长21.7%。互联网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继续较快增长,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分别为319.78万户和37.77万户,分别增长14.5%27.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6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104.27亿元,增长1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2.21亿元,增长3.1%,其中,交通运输、社保就业、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增速相对较快,分别增长87.0%34.0%25.9%19.6%19.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51.29亿元,比年初增加1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7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3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43789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财产险收入104800增长16.2%人身险138989元,增长23.8%。原保险赔付支出100736元,比上年增长17.4%

九、教育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4.3%,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98%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81%比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7009人,比上年增长22.3%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共有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文化馆5个,乡镇文化站及街道教科文化服务中心97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1%98.3%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36.55万人,农民参合率99.53%。共有卫生机构1632个。其中,医院111个,比上年增加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与上年持平。卫生机构床位数17895张,增长2%。卫生技术人员16096人,增长12.8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106人,增长4.09%;注册护士7177人,增长14.68%

十一、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87%;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3.5%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二五期间平均数下降17.0%。其中,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平均数下降87.6%73.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62,较十二五期间平均数下降56.6%

十二、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93元,比上年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69元,增长10.2%

十三、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292.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4.00‰,比上年提高0.8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18‰,比上年提高1.05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3200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4532人,比上年减少36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3%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11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23万人,增长14.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50万人,增长0.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7万人,下降14.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4万人,下降22.8%

十四、能源消耗、循环经济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634.9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6%煤炭消费量下降4.8%,电力消费量增长0.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7%,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7.6%。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吨水泥综合能耗增长3.0%,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1.3%,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4%

全年资源产出率4623.14/吨,能源产出率8771/吨标准煤,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56.23%,水资源产出率212.43/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5.7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6%,建设用地产出率22993.44万元/平方千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5.6%,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22.89%,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76.8%,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30.02%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限额以上批发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个体户,限额以上零售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和个体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和个体户。

4.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6.循环经济所涉及相关指标,均为相关责任部门提供,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市环保局提供数据;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未含大型工业企业取用水户;资源产出率、建设用地产出率等指标均为初步核算数据。

7.油料、中草药材、蔬菜及食用菌、茶叶、猕猴桃种植面积及产量为预计数。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货物进出口、外商投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粮食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旅游数据来自市生态旅游委;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六盘水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乡镇文化站及街道教科文化服务中心、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安监局;新农合、卫生数据、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来源于市卫生计生委;物价和人民生活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六盘水调查队;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市场主体数据来源于市市场监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