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长、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00.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三次产业实现全面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7亿元,比上年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人均生产总值为9844元,比上年增长17.9%。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7.8%、58.8%和33.4%调整为7.22%、58.47%和34.31%,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取得良好发展。2007年,全市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3.18亿元,比上年增长6.7%。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9万公顷(285万亩),比上年增长0.58%;油料种植面积7099公顷(10.65万亩),比上年增长2.6%;蔬菜种植面积1.53万公顷(22.95万亩),比上年增长7.07%。年末果园面积2553公顷(3.83万亩),比上年增长37%。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82.16万吨,比上年增长2.66%;油料作物产量9005吨,比上年增长1.23%。
表1:2007年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吨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821622 |
2.7 |
稻谷 |
133598 |
1.8 |
玉米 |
472974 |
2.6 |
小麦 |
63253 |
0.2 |
马铃薯 |
26916 |
32.8 |
油料 |
9005 |
1.2 |
花生 |
1958 |
-1.5 |
油菜籽 |
6696 |
1.4 |
烤烟 |
9813 |
-0.5 |
茶叶 |
392 |
10.7 |
蔬菜 |
442043 |
7.1 |
水果 |
19700 |
13.6 |
林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林业实现增加值5653万元,比上年下降0.5%。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9816公顷(14.72万亩),其中,新封山育林面积5453公顷(8.18万亩),退耕还林面积2333公顷(3.5万亩),天保工程2667公顷(4万亩),防护林体系工程6169公顷(9.25万亩)。
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7年,全市畜牧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主要牲畜出栏头数继续增长,肉类总产量12.97万吨,比上年增长10.4%。
表2:2007年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 |
万吨 |
12.97 |
10.4 |
猪肉 |
万吨 |
10.58 |
9.3 |
牛肉 |
万吨 |
1.18 |
16.8 |
羊肉 |
万吨 |
0.26 |
8.3 |
禽蛋 |
吨 |
6161 |
8.1 |
家禽出栏数 |
万只 |
554.77 |
22.7 |
猪存栏数 |
万头 |
131.34 |
3.7 |
牛存栏数 |
万头 |
46.36 |
4.4 |
羊存栏数 |
万只 |
29.27 |
2.1 |
猪出栏头数 |
万头 |
109.11 |
9.4 |
牛出栏头数 |
万头 |
11.45 |
10.2 |
羊出栏只数 |
万只 |
16.9 |
8.6 |
渔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331万元,比上年增长18.6%。水产品产量680吨,比上年增长9.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2平方公里。农业装备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8.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9%,实现机耕面积22686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工业在优势产业带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表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14.73 |
19.9 |
其中:集体企业 |
3.1 |
16.1 |
股份制企业 |
79.6 |
17.4 |
其中:轻工业 |
0.87 |
8.5 |
重工业 |
113.86 |
20.0 |
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 |
||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38.24 |
22.0 |
炼焦业 |
11.98 |
52.7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0.6 |
61.2 |
医药制造业 |
0.16 |
76.1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27.87 |
23.9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6.04 |
35.6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26.32 |
13.4 |
2007年,煤炭、电力、钢铁、建材作为我市四大支柱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更加突出,四大行业对全市GDP合计贡献率达到54.89%。发电量、洗精煤、钢材、电解铝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表4: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产量(全社会) |
万吨 |
4396.82 |
-4.1 |
洗精煤 |
万吨 |
1202.59 |
16.0 |
发电量(全社会) |
亿千瓦小时 |
195.43 |
13.2 |
啤酒 |
千升 |
50180 |
-3.5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
吨 |
8526 |
-24.8 |
中成药 |
吨 |
102.83 |
17.6 |
水泥 |
万吨 |
216.46 |
0.8 |
生铁 |
万吨 |
278.53 |
1.2 |
粗钢 |
万吨 |
303.52 |
4.9 |
钢材 |
万吨 |
286.81 |
30.3 |
电解铝 |
吨 |
40382 |
56.2 |
铁合金 |
吨 |
54 |
-97.2 |
铅 |
吨 |
1000 |
-67.4 |
锌 |
吨 |
20203 |
-30.7 |
焦炭(全社会) |
万吨 |
622.07 |
-1.8 |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1.23,比上年提高11.8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6%;应缴税金总额为26.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6%。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完成房屋施工面积95.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1%;房屋竣工面积49.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7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净增加24.42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9%。
表5: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跨地区项目) |
170.22 |
16.7 |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 |
142.96 |
17.79 |
其中:基本建设 |
84.1 |
21.02 |
更新改造 |
34.25 |
0.04 |
房地产开发 |
18.57 |
53.76 |
其中:第一产业 |
0.76 |
422 |
第二产业 |
109.11 |
4.15 |
采矿业 |
37.78 |
13.4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
43.76 |
-8.9 |
第三产业 |
30.03 |
55.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63 |
17.3 |
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建成。镇胜高速公路六盘水境内段建成通车,水盘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红威、俄发、英柏、柏火等在建二级公路180多公里。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1057公里,比上年增长2%,其中高速公路68公里。六沾铁路复线进场施工。完成3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三小”水利工程1万个,完成烟地灌溉4.52万亩。
以“西电东送”项目为重点的能源建设继续加强。全年电力建设投资达到43.76亿元,盘南电厂建成投产,全市新增电力装机120万千瓦。配套煤矿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采矿业投资3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城乡消费品市场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城市(市、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住宿餐饮业增长17.3%,其中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增长4.1%。
表6: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77.59 |
16.5 |
其中:市 |
41.98 |
17.5 |
县 |
20.59 |
16.3 |
县以下 |
15.02 |
14.2 |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
67.44 |
17.6 |
住宿餐饮业 |
9.54 |
17.3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较大。2007年,受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涨幅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表7: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
价格指数 |
比上年增长(%)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5.8 |
5.8 |
其中:食品 |
113.6 |
13.6 |
粮食 |
111.02 |
11.02 |
肉禽及其制品 |
118.92 |
18.92 |
水产品 |
118.93 |
18.93 |
蛋 |
109.74 |
9.74 |
菜 |
107.95 |
7.95 |
干鲜瓜果 |
134.93 |
34.93 |
烟酒及用品 |
100.0 |
0.0 |
衣着 |
100.3 |
0.3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5.6 |
5.6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1.3 |
1.3 |
交通和通讯 |
97.95 |
-2.05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3.8 |
3.8 |
居住 |
101.5 |
1.5 |
注:以上价格指数均以上年为10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进口总额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9%;出口总额0.3亿美元。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个,实际利用外资10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6倍。引进市外投资项目77项,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231.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9.86亿元,比上年增长70.3%。
表8:2007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接待旅游总人数 |
万人次 |
232.04 |
15.2 |
其中:国内旅游人数 |
万人次 |
231.95 |
15.2 |
境外入境旅游人数 |
人次 |
941 |
-12.1 |
其中:外国人 |
人次 |
865 |
-3.0 |
港澳台同胞 |
人次 |
76 |
-57.3 |
国内旅游总收入 |
万元 |
98630.32 |
70.4 |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
万美元 |
17.66 |
-39.4 |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铁路、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2.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4%;完成货物运输量7410.14万吨,比上年增长6%。完成旅客周转量36.9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完成旅客运输量18273.96万人,比上年增长20.9%。
表9:2007年运输周转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32.44 |
6.4 |
其中:铁路 |
亿吨公里 |
7.08 |
4.0 |
公路 |
亿吨公里 |
25.37 |
6.7 |
旅客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39.96 |
20.0 |
其中:铁路 |
亿人公里 |
7.49 |
15.9 |
公路 |
亿人公里 |
32.47 |
30.0 |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邮政业务总量0.5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40.3%。
表10:2007年邮电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邮电业务总量(现价) |
亿元 |
8.62 |
16.0 |
电信业务总量 |
亿元 |
8.04 |
16.9 |
邮政业务总量 |
亿元 |
0.58 |
7.6 |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
万户 |
55.59 |
29.5 |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
万户 |
67.97 |
3.6 |
电话普及率 |
部/百人 |
40.47 |
13.7 |
年末互联网用户 |
户 |
55344 |
40.3 |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2007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一般预算支出4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较大。
表11:2007年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财政总收入 |
460792 |
24.0 |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
216064 |
28.2 |
其中:工商税收 |
165865 |
26.9 |
企业所得税 |
9965 |
64.3 |
一般预算支出 |
429096 |
22.9 |
其中:城乡社区事务 |
17409 |
40.3 |
农林水事务 |
47979 |
18.8 |
教育支出 |
96649 |
34.8 |
科学技术 |
3138 |
48.0 |
医疗卫生支出 |
30509 |
63.0 |
环境保护 |
7972 |
40.5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30976 |
17.9 |
注:一般预算收入即为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支出即为地方财政支出。
金融业稳健发展。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70.27亿元,比年初增加43.4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0.4亿元,比年初增加32.66亿元。
表12:2007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年初增加额 |
存款余额 |
270.27 |
43.45 |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存款 |
166.43 |
22.58 |
其中:企业存款 |
75.83 |
12.58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127.34 |
16.41 |
贷款余额 |
200.4 |
32.66 |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
122.17 |
15.32 |
其中:短期贷款 |
66.65 |
5.76 |
其中:工业贷款 |
20.02 |
0.94 |
农业贷款 |
13.69 |
-2.19 |
商业贷款 |
4.34 |
0.06 |
中长期贷款 |
124.75 |
26.45 |
其中:基本建设贷款 |
47.84 |
3.87 |
技术改造贷款 |
0.25 |
-0.08 |
其他中长期贷款 |
76.67 |
22.66 |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 |
14.61 |
5.01 |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9亿元,寿险2.06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59亿元,较上年增长132.2%。
表13:2007年保险业收付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保费收入 |
45179.08 |
47.9 |
其中:财产险 |
20938.24 |
172.7 |
人身意外伤害险 |
2846.36 |
-11.7 |
健康险 |
794.91 |
-38.3 |
寿险 |
20599.58 |
11.7 |
各项赔款和给付 |
15893.55 |
132.2 |
其中:财产险 |
10144.16 |
250.2 |
人身意外伤害险 |
1586.39 |
19.5 |
健康险 |
770.78 |
-8.5 |
寿险 |
3392.22 |
90.9 |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校招生2016人,在校学生6313人,毕业生1270人。普通高中招生14896人,在校生43535人,毕业1157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6%。
表14:2007年教育事业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普通高校 |
所 |
2 |
-- |
招 生 |
人 |
2016 |
8.4 |
在校生 |
人 |
6313 |
17.5 |
毕业生 |
人 |
1270 |
7.1 |
普通高中 |
所 |
32 |
33.3 |
招 生 |
人 |
14896 |
-6.8 |
在校生 |
人 |
43535 |
-0.3 |
毕业生 |
人 |
11571 |
-1.7 |
初中学校 |
所 |
194 |
51.6 |
招 生 |
人 |
58964 |
7.5 |
在校生 |
人 |
157924 |
-2.8 |
毕业生 |
人 |
53265 |
-0.6 |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
% |
104.41 |
-6.7 |
普通小学 |
所 |
999 |
-3.8 |
招 生 |
人 |
61626 |
-10.3 |
在校生 |
人 |
411131 |
-2.2 |
毕业生 |
人 |
61051 |
0.4 |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
% |
99.26 |
-4.29 |
特殊教育 |
所 |
3 |
-- |
招 生 |
人 |
176 |
85.3 |
在校生 |
人 |
1049 |
-- |
幼儿园在园幼儿 |
人 |
49527 |
3.0 |
科研能力继续提高。年末从事科技开发的民营科技机构16个,科技活动人员98人,全年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2627.2万元。知识产权意识增强。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9件,授权专利3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5个。有线电视用户14.61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9.61%,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13%,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继续扩大,参合农民202.71万人,参合率达87.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1个百分点。切实加强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有9个项目在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中获奖。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9次,参加活动人数6000人。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200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6‰, 死亡率为6.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3‰。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306.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7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7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56.8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26.5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9万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68人,“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27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表15:2007年从业人员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从业人员 |
万人 |
156.83 |
2.5 |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 |
万人 |
26.52 |
4.3 |
其中:第一产业 |
万人 |
86.48 |
-1.4 |
第二产业 |
万人 |
22.91 |
3.4 |
第三产业 |
万人 |
47.44 |
10.1 |
就业结构:第一产业 |
% |
55.14 |
-2.21个百分点 |
第二产业 |
% |
14.61 |
0.13个百分点 |
第三产业 |
% |
30.25 |
2.08个百分点 |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7 |
-0.6个百分点 |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表20:2007年社会保障情况
单位:人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
46759 |
其中:职工人数 |
37606 |
离退休人员人数 |
9153 |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
82013 |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
240 |
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 |
73345 |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
229222 |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数1449张,全年收养人数为678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为55个。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61.9万元。
十二、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4.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39.7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5%,其中,食品类增长17.8%,衣着类增长0.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增长0.9%,交通通讯类增长10.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增长18.6%,医疗卫生服务类增长16.1%。
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照相机等新型电子产品的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倍、23.1%。
表16:2007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家用电脑 |
台 |
38 |
100.0 |
移动电话 |
部 |
120 |
5.3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11 |
1.8 |
微波炉 |
台 |
32 |
-5.9 |
空调器 |
台 |
7 |
-- |
照相机 |
台 |
48 |
23.1 |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65平方米,居室内有厕所浴室的家庭比重为53%,使用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比重为85%。
农民收入继续增长。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4%。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0.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1.8%,居住支出增长38.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35.1%,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增长2.1%。
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电冰箱等家电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59.5%、57.1%。
表17:2007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洗衣机 |
台 |
51 |
37.8 |
摩托车 |
辆 |
19 |
46.2 |
彩色电视机 |
台 |
87 |
16.0 |
热水器 |
台 |
8 |
33.3 |
电话机 |
部 |
46 |
7.0 |
移动电话 |
部 |
59 |
59.5 |
电冰箱 |
台 |
11 |
57.1 |
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人均住房面积24.5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其中,钢筋混泥土结构面积11.3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2%。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启动了“环境保护年”活动,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加大,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淘汰。循环经济试点进展顺利。老鹰山煤化工项目开工建设,盘县恒鼎煤焦化循环经济项目即将动工,盘南煤化工项目工作加快。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07年,全市企业共投入环保资金8.6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4.93万吨,比上年下降9.9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3万吨,比上年下降5.64%。
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以煤矿、交通为重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47起,死亡271人。其中,煤矿发生事故75起,死亡126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1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9%。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制约较大;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节能降耗压力大,经济增长对高耗能工业的依赖程度较高;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