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数据 » 统计公报
六盘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05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真抓实干,国民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结构优化、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村贫困面较大,农业基础脆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还未根本改善,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长期影响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07.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0.2%、55.2%和34.6%调整为9%、56.3%和34.7%。人均生产总值为6892元,扣除物价,比上年实际增长16.6%。
  二、 农业
  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1.76亿元,比上年增长5.4%。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8.7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20.61%提高到2005年的21.72%。其中,烤烟种植面积4821公顷,比上年增长13.2%;蔬菜种植面积13698公顷,比上年增长10.4%。年末果园面积1911公顷,比上年增长18.4%。全年粮食产量达到77.86万吨,比上年增加2.04万吨,增长2.7%,油菜籽产量6341吨,比上年增长7.6%。
  表1  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778624

2.7

稻谷

129691

2

玉米

450448

5.1

薯类

104283

-2.7

油料

8313

8.7

花生

1811

10.8

油菜籽

6341

7.6

烤烟

9628

18.2

水果

15803

5.3

茶叶

330

2.5

  林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林业实现增加值0.63亿元,比上年增长8.95%。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8300公顷,其中,新封山育林7500公顷,天保工程934公顷,防护林体系工程533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7%。
  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5年,全市畜牧业实现增加值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实现肉类总产量10.24万吨,比上年增长13.8%。
  表2  2005年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肉类

万吨

10.24

13.8

猪肉

万吨

8.57

12.5

牛肉

万吨

0.78

23.2

羊肉

万吨

0.21

16.7

禽蛋

5073

13.9

家禽出栏数

万只

416.38

30.2

猪出栏数

万头

89.77

12.9

牛出栏数

万头

9.2

16.8

羊出栏数

万只

14.19

25.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2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实现机耕面积10.1万公顷。
  三、 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0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表3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71.04

18.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57.44

14

其中:集体企业

2.08

2.9

股份制企业

48.23

25.2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0.08

-27.4

其中:轻工业

1.19

25.7

重工业

69.85

18

主要工业行业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3.04

18.16

饮料制造业

0.39

121.2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2

21.2

医药制造业

0.41

-21.2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9.65

7.5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7.19

52.3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0.86

28.2

  2005年,煤炭、电力、冶金和建材四大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4.5%。原煤、发电量、电解铝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表4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全社会)

万吨

3846.47

20.9

发电量

万千瓦时

991994.83

13

啤酒

千升

48109

53.9

焦炭

万吨

242.21

9.5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合计(折纯)

17452

107.8

中成药

82.75

32.6

水泥

万吨

166.33

13

生铁

万吨

183.89

12.8

铁合金

11550

9.4

粗钢

万吨

201.58

10

钢材

万吨

183.56

2.3

电解铝

44331

9.5

  工业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9.74,比上年提高9.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1.07亿元,同比增长16.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57亿元,同比下降20.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64亿元,同比下降23.6%。
  建筑业高速发展。2005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产值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33.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6%。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9.5万元,比上年下降9.9%;实现税金2838万元,比上年增长29.7%。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投资总量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86亿元,增长44.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亿元,增长21.5%。
  表5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21.46

41.3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07.86

44.2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13.6

21.5

其中:基本建设

60.93

32.8

更新改造

27.44

11.9

房地产开发

6.6

38.3

其中:第一产业

0.07

-54.1

第二产业

95.08

40.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3.25

75.6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49.53

26.8

第三产业

26.31

44.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69

185.5

  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5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
  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进展加快。2005年,全市电力建设投资为4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盘南电厂、野马寨电厂、发耳电厂完成投资46.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1%。按照“大煤保大电”的发展思路,以配套煤矿为补充的电煤供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煤炭开采、洗选业投资23.25亿元,比上年增长75.6%。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累计完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6.69亿元,同比增长185.5%。
  五、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城乡消费品市场均实现稳步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0.4%。
  表6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8.06

10.4

其中:市

31.63

10.4

14.87

10.4

县以下

11.56

10.5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50.51

11.4

住宿餐饮业

6.97

9.7

  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按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进行调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位运行。2005年,受粮油、肉类、禽蛋等农产品价格平稳和医疗、教育等服务项目价格涨幅回落的影响,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市居民消费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1%,涨幅比上年降低6.8个百分点。
  表7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  标

价格指数

比上年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1

0.1

食品

99.3

-0.7

粮食

96.6

-3.4

肉禽及其制品

102.4

2.4

水产品

106

6.0

98.5

-1.5

92.6

-7.4

干鲜瓜果

96.3

-3.7

烟酒及用品

99.8

-0.2

衣着

97.8

-2.2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8.5

-1.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9.9

-0.1

交通和通讯

102.3

2.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5

0.5

居住

105.6

5.6

  注:以上价格指数均以上年为100。
  六、 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步伐缓慢。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754.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出口24.93万美元,下降68.7%。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1872万美元。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16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2%。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实现旅游总收入1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5%。
  表8   2005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

136.8

13.2

旅游总收入

万元

19100

26.5

境外入境旅游人数

人次

876

54.2

其中:外国人

人次

594

16.7

港澳台同胞

人次

282

378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35.08

48

  七、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铁路、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69651.9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1%;完成货物运输量5777万吨,比上年增长27.7%;完成旅客周转量271293.5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1%;完成旅客运输量13352.45万人,比上年增长13.1%。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65974辆(包括摩托车和农用车),比上年增长84.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1%;邮政业务总量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4.68万户,比上年增长34.1%,移动电话用户40.88万户,比上年增长17.5%,互联网用户为26443户,比上年增长40.9%。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高速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7.3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6.4%。一般预算支出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医疗卫生和城市维护费等方面支出大幅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57.4%、48.5%和61.9%。
  表9  2005年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财政总收入

273943

42.7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132341

36.4

其中:工商税收

94446

42.5

企业所得税

4667

64.3

一般预算支出

275999

26.6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

2802

57.4

农业支出

16472

27.6

教育支出

53644

18.4

科学支出

396

18.9

医疗卫生支出

14051

48.5

行政管理费

48168

28.2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7638

20.6

城市维护费

9950

61.9

  注:一般预算收入即为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支出即为地方财政支出。
  金融业稳健发展。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96.39亿元,比年初增加22.8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9.55亿元,比年初增加28.14亿元。
  表10  2005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年初增加额

存款余额

196.39

22.89

其中:企业存款

67.3

-6.4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95.64

20.22

贷款余额

139.55

28.14

其中:短期贷款

52.13

14.23

其中:工业贷款

16.93

3.31

农业贷款

15.29

3.22

中长期贷款

83.83

12.21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4094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061万元,寿险20033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837万元。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提前一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普通高校招生1826人,在校生4242人,毕业生1063人。普通高中招生15534人,在校生40482人,毕业生9743人。
  表11  2005年教育事业情况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普通高校

2

持平

招  生

1826

-2.7

在校生

4242

-23.7

毕业生

1063

92.2

普通高中

21

增加1所

招  生

15534


在校生

40482

13

毕业生

9743

37.4

普通初中

134

减少1所

招  生

57719

-4.4

在校生

169521

-1.9

毕业生

52316

12.7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

106.28

-5.5(百分点)

普通小学

1085

增加5所

招  生

62663

-22.3

在校生

414051

0.7

毕业生

56782

-8.8

学龄儿童入学率

%

102.04

-0.37(百分点)

特殊教育

3

增加1所

招  生

228

117.1

在校生

1082

41.3

幼儿园在园幼儿

36280

-26.9

  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年末从事科技开发的民营科技机构数为28个,科技活动人员678人,全年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达4117万元,比上年增长46.9%。全年知识产权申请专利28个,授权专利33个,比上年增长65%。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年末有1445个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系统内有4座调频发射机和369座电视发射机,有线电视用户12.94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88.85%,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61%,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
  卫生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44个,其中,医院29所,乡镇卫生院96所,实有床位6158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673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2424人,注册护士192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参合率达71%,建立41个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行政卫生室覆盖率达9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我市优秀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赛事的9个项目中,共获得94枚奖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5次,参加活动人数3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5‰,死亡率为7.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4‰。年末常住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30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9万人。
  表12  2005年常住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

302.7

100.0

其中:城镇

78.61

25.97

乡村

224.09

74.03

其中:男性

158.13

52.24

女性

144.57

47.76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62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3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53平方米。
  农民收入继续增长。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863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9.9%。年末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22.36平方米。
  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5年城镇登计失业率为4.2%,全年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31人,其中,安排“4050”人员再就业651人,有组织地劳务输出75673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17.19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19.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0万人,共征缴社会保险费13728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126.38公里,道路面积181.8万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188辆,运营线路网长度111公里,公交客运总量313万人次。
  环境保护力度得到加强。2005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37654万元,全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2073.6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0.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2.12%。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614起,死亡256人,比上年下降6.9%。其中,煤矿发生事故73起,死亡148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3.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23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44起,造成68人死亡、35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1.44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0.42%。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