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市300万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克服经济建设中的困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居全省首位,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幅创20年最高水平。初步核算,我市全年完成生产总值(CDP) 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增幅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增幅为1984年以来最高值。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92.39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41.27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1.5:61.1:27.4。人均生产总值505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7.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27.5%。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农民增收渠道窄;能源供求矛盾突出,限电情况比较普遍;传统产业升级困难,低水平重复建设制约着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居民收入绝对水平仍然较低,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物价、环境污染等问题仍需高度重视。
二、农业
2004年全市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在政策上给予各项优惠,以加快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大农业结构调蹩力度,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全市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农业产值16.09亿元,牧业产值9.09亿元,渔业产值478万元,分别增长13. 3%、29%、34.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9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5.82万吨,增长4,8%。
2004年农村经济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表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4年 |
比上年 |
粮食总产量 |
万吨 |
75.82 |
4.8 |
#稻谷 |
万吨 |
12.71 |
2.8 |
小麦 |
万吨 |
6.14 |
6.4 |
玉米 |
万吨 |
42.86 |
5 |
油菜籽 |
吨 |
5891 |
14.4 |
烤烟 |
吨 |
8143 |
23 |
茶叶 |
吨 |
322 |
4.9 |
水果 |
吨 |
14998 |
17 |
年末大牲畜存栏 |
万头 |
48.16 |
8.2 |
年末生猪存栏 |
万头 |
112.75 |
9.9 |
年末羊存栏 |
万只 |
28.11 |
10.1 |
年末大牲畜出栏 |
万头 |
9.3 |
28.7 |
生猪出栏 |
万头 |
79.49 |
21 |
羊出栏 |
万只 |
11.32 |
36.7 |
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加大林业投资力度.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共完成营造林面积20.5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4万亩,荒山造林1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6%。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全年实现机耕面积0.9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5万吨,比上年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3%,拉动经济12.9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5.18亿元,增长12.9%,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6.62亿元,增长19.8%。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局部亏损依然存在。全市规模以上119户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28亿元,同比增长22.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9.l%。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56亿元,亏损面达32.8%,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4年 |
比上年 |
原煤(全社会口径) |
万吨 |
3179 |
16.2 |
焦炭 |
万吨 |
221.22 |
23.9 |
钢 |
万吨 |
183.19 |
6.3 |
钢材 |
万吨 |
179.45 |
6.5 |
生铁 |
万吨 |
163.09 |
10.3 |
水泥 |
万吨 |
147.16 |
-1.9 |
锌 |
吨 |
75082 |
59.1 |
铝 |
吨 |
40479 |
3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87.77 |
-8 |
砖 |
万块 |
2602.53 |
-8.8 |
饮料酒 |
千升 |
31261 |
28.2 |
建筑业实现高速增长。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8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2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7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投资总量再上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5%,净增加32. 29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4.1亿元,增长107.4%,占总投资的51.5%,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4.16亿元,增长28.8%,其他投资完成2.72亿元,增长272.4%。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下滑,销售旺盛。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32亿元,同比下降14%,但商品房销售量增加。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0.82万平方米,增长68.7%,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2.59亿元,增长48%。
以“西电东送”项目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进展顺利。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盘南电厂、野马寨电厂、发耳电厂本年累计完成投资34.7亿元,以配套煤矿为补充的电煤供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煤炭开采、冼选业投资10.96亿元,增长75.5%;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年累计完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1.39亿元,增长113.8%。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6. 13亿元,增长14.3%,占零售总额的54.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3.27亿元,增长28%,占零售额的45.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26.56亿元,增长20.4%;餐饮业完成1.94亿元,增长28.4%,其他行业完成8998万元,同比下降2.9%。
市场物价总体水平上升。受粮油、肉禽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及电力、医疗保健等服务价格上调的影响,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9%。
指标 |
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
居民消费价格 |
106.9 |
1、食品 |
112.5 |
#粮食 |
130.8 |
肉禽及其制品 |
125.4 |
蛋 |
109.5 |
水产品 |
117.0 |
干鲜瓜果 |
96.8 |
2、烟酒及用品 |
100.9 |
3、衣着 |
99.4 |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0.2 |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14.2 |
6、交通和通讯 |
103.6 |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0.0 |
8、居住 |
105.8 |
9、服务项目价格 |
104.1 |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552.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3%,其中,出口工作有较大突破,在上年出口为零的情况下,今年完成79.72万美元。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76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0%。旅游业快速增长。随着“凉都”品牌的打造以及消夏文化节、金秋乌蒙系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20.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5%,实现旅游总收入15254万元,增长135%,接待境外旅游者568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3.18万美元,增长133.4%。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l9.8%;客货运输全面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业共完成货物周转量215549.1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完成货运量4524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铁路1324.86万吨,增长12.35%。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229715.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6%。全年客运量11805.92万人,比上年增长27%。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3599万元,比上年增长25%,电信业迅猛发展,全年电信业务总量为35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3.27万户,比上年增长58.7%,移动电话上升到29.09万户,比上年增长36.6%,互联网用户为18668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老口径)完成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5%(新口径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9.2亿元,增长3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7亿元,增长32.6%。支出日趋合理,全年财政总支出为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教育支出4.53亿元,增长31.5%,科技三项费用715万元,增长101.4%,农林水气支出1.97亿元,增长17.2%。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68.59亿元,比年初增加40.36亿元,比上年多增11.5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5.42亿元,比年初增加16.89亿元,比上年多增4.0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37亿元,比年初增加22.01亿元,比上年多增7.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8.66亿元,比年初增加6.78亿元,中长期贷款56.21亿元,比年初增加9.3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6%。
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保险部门保费收入为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464万元,增长39.8%;人身险保费收入1309万元,下降12.3%。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8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财产险赔付4515万元,增长28.9%;人身险赔付1082万元,增长24.7%。
九、科学教育及文化卫生
科技投入力度有所加大。年末从事科技开发的民营科技机构数为20个,科技活动人员102人,全年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达2802方元。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9852人,其中,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6365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3.8%。年末全市共有小学1080所,在校学生41.12万人,教职工13953人,其中专任教师130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2.4%;普通高中31所,在校学生3.58万人,专任教师1563人,普通初中学校190所,在校学生17.28万人,专任教师722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4642人,专任教师330人;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5558人,专任教师392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场次26场;群众艺术馆、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总藏书量23.94万册。年末有98个乡镇通广播电视,1521个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系统内有广播调频发射l台和电视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7.81%,有线电视用户12.9029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3.83%。
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市、县疾病控制中心启动建设。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43个,其中,医院28所,乡镇丑生院97所,实有床位6078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01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2367人,注册护士1805人。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村卫生室覆盖率达9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接力锦标赛六盘水站比赛、全国甲级围棋联赛六盘水赛区等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次,参加活动人数5万人,优秀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共获得省级以上奖牌82个。
十、城市建设及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强。年末市区城市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83%。市区道路总长度71公里,道路面积166万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146辆,运营线路网长度73公里,公交客运总量313万人次。
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1.1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201.2公里。全年供水总量3191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154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69.06 %。
年未有煤气用户35163户,全年煤气供气量1149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937万立方米。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2409.4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8.1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3.89%。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004年,全市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为15.7‰,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9.2‰,下降1.27个千分点;据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300.71万人。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6.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89元,实际增长14.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6%。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72.12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60.6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1.8%。
劳动就业工作成绩显著。2004年全市将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纳入市、县两级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全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0689人,全年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62人,有组织地劳务输出5.45万人,其中,期末农村劳动力在外就业人数为22.58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16.54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714元,比上年增长17%。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1636人,其中,职工13770人,离退休人员7866人,支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3962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8554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7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76589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六盘水市统计年鉴-2005》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