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凉都
新技术赋能中低产田改良 六枝中低产水稻示范田亩产突破700公斤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金秋十月,六枝特区木岗镇抵岗村连片的稻田翻滚着金色浪涛。在收割机轰鸣声中,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卷入仓门——这片土地正经历一场特殊的“科技大考”。随着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专家组现场宣布测产结果,水稻亩产数据定格在703.67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144.31公斤,增幅达25.8%。

10月11日,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邀请专家组对范成五研究员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黔西中低产田耕层重建与产能提升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木岗镇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田间测产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在木岗镇抵岗村建立的核心示范区内,水稻经折合测算后的标准亩产高达703.67公斤,相比常规施肥对照区亩产的559.36公斤,水稻产量增加了25.8%。

这意味着新技术带来了每亩144.31公斤的显著增产,其增量足以满足一个三口之家大半年的口粮,这一显著成效标志着黔西中低产田耕层重建与产能提升技术的成功。

大幅提升中低产田产能的背后,是一套集成的科技组合拳。贵州大学农学院二级教授、课题负责人何腾兵在现场揭示了技术背后的“科技密码”,他介绍,项目集成了“优质品种+合理密植+测土推荐施肥量+新型肥料+快速增碳+养分活化调理剂”的核心技术,形成一套综合技术体系,有效增强水稻长势,促进籽粒饱满与产量提升,实现丰产稳产目标。

“今年我们是在前两年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工作,通过优良的品种选用、有机肥加上专用复合肥、土壤改良剂等技术的集成,使水稻大面积增产增收,对当地的水稻生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何腾兵说。

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紧密协作,不仅带来了产量的直观增长,也为当地制定长效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策略提供了科学支撑。

“自2022年引进实施黔西中低产田耕层重建与产能提升项目以来,结合现在实施的六枝特区第三次土壤普查作出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我们今后将把这个项目提炼总结出来的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耕层增厚措施应用到农业实践生产当中,确保特区粮食安全生产。”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左金刚说。

该项技术的成功示范,不仅为黔西地区中低产田的改良蹚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更为夯实区域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通讯员 浦仕美 吴传智 周 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