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传统农业发展瓶颈,盘州市民主镇旧屋基村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将目光投向了市场前景广阔的种桑养蚕产业,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受制于山多地少,民主镇旧屋基村原本主要种植烤烟及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机缘巧合之下,在外务工多年的旧屋基村村民徐金龙经过考察发现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前景和效益都不错,于2024年6月着手开始种桑养蚕。
这一举动得到了当地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全力支持。村干部积极协调政策,提供指导,将村里闲置的烤烟房进行改造,建成了符合要求的标准化蚕房,大大降低了初期投入成本。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资金40余万元,种植桑树21万株,建成桑园50余亩。
由于是初次尝试,徐金龙只养了4到5批蚕。目前,基地每批可产出鲜茧300-400斤,市场收购价稳定在每斤30元以上,直接带动旧屋基村村民就业增收。
“我们种了20多万株桑树,每天都需要养护,到现在为止用了500多个工次,每个工平均在100-120元左右。”徐金龙说。
在这里做工的村民何小柳表示,一天按时间算,一个小时10块钱,一天挣百把多块。“加班还有额外的收入,大概一年能收入八九千块钱。”何小柳说。
小小的蚕茧,已成为连接旧屋基村与外部大市场的“金丝线”。蚕茧主要销往广西、云南方向,有了稳定的加工厂和出口渠道,销路自然不愁。“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预计今年基地毛收入达10万元。”徐金龙高兴地说。(谢吉文 黄 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