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凉都
“凉都”19℃的经济脉动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1800米,这是六盘水市的平均海拔。

先天的“海拔优势”让这座城市比同纬度其他城市气温低10摄氏度,自带“天然空调”属性。2005年,中国气象学会向六盘水市政府颁发“中国凉都·六盘水”证书。

冷凉气候是中国夏季的稀缺资源,“19摄氏度的夏天”是大自然对六盘水最慷慨的馈赠。

荷城景区夜晚人气火爆。通讯员 胡攀学 摄

六盘水充分发挥气候比较优势,以避暑经济为突破,将气候禀赋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接一个产业抓住“凉”机,趁“热”而上。避暑旅游引流、高山蔬菜增值、制造车间增效、“赛事+”引领消费活力……六盘水将“清凉”的天赋资源,精心锻造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清凉制造 企业每月降本百万元

进入盛夏的六盘水将冷凉优势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降耗提质的热潮,工业领域迎来繁忙的“下半场”。

贵州伟豪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 立 摄

在位于盘州市的贵州红果经开区PCB表面处理产业园,贵州伟豪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没有工业空调的轰鸣,温度计却恒定在21.7摄氏度。“现在订单排到8月底了,全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日前,伟豪电路董事长韩士双告诉记者。

由于交通便捷等优势,国内电路板企业多半集中在沿海地区。但2023年,企业家韩士双却选择来盘州市建起电路板生产线。2024年5月,该公司正式投产,成为贵州省首个印制集成电路板项目。

离开沿海地区,选址内陆城市盘州办厂,韩士双看中的就是“冷凉”优势。

“电路板生产对气温和湿度有较高要求。部分车间温度要保持在16至20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50%至60%以内。”韩士双说,六盘水夏季平均气温19摄氏度,且湿度适中,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大幅降低了保温除湿等辅助设备的能耗,每平方米生产成本降低约30元,月均生产成本降低100余万元。“较沿海地区虽然物流费用有所增长,但和节省出来的电费相比就显得比较微小了。”

“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为六盘水发展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赋予了自然禀赋和特色优势。随着招商力度持续加大,后续一定会有许多优质企业进驻,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谈及未来,韩士双信心满满。

六盘水的风、高原的光、冷凉的气候,正催动着工业产业向“新”提质,越来越多精密制造等“冷敏感”产业正循着清凉之风到此大展拳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 立

冷凉蔬菜 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俏

“这两天,我们的蔬菜基地正集中采收鲜食玉米和南瓜。其中,鲜食玉米7月28日开始装车发往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每两天发一次,目前已经销售了30余吨。”8月1日,贵州简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城介绍。

与其他产区相比,六盘水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且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蔬菜生长。正是看中这一优势,简优农业公司于2023年开始在钟山区试种蔬菜。沈城表示,这一自然的“凉优势”,直接转化成了市场的高价值。“同样是种植玉米和南瓜,六盘水的气候培育出的品质会更佳,价格自然更具竞争力。玉米每斤可比其他产区高出约0.3元,南瓜则几乎翻倍。”

沈城告诉记者,2024年,基地亩产值达1.2万元,惠及周边农户200余户。今年,公司又在汪家寨镇、大湾镇、木果镇将蔬菜种植规模扩大至700余亩。科学安排让土地产生更多价值——3月、4月套种玉米和南瓜,7月种冬瓜,9月种白菜、板蓝根菜心、红菜薹等,形成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这片高山上的“菜篮子”,正源源不断地充实着远方城市的餐桌,也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

2024年,六盘水市蔬菜累计种植面积124.85万亩、累计产量200.57万吨(其中夏秋蔬菜产量126万吨),蔬菜产值67.4亿元。通过持续加强基地建设、优势单品培育、市场主体孵化、质量安全监管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六盘水正走出一条依托凉爽气候、实现优质优价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户外运动 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7月的六盘水迎来体育赛事密集期:7月16日,六枝特区岩脚古镇“村艇”月赛激烈上演;7月20日,2025凉都·六盘水马拉松鸣枪开跑,3.2万名跑友齐聚凉都;7月24日至28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棍网球锦标赛在六盘水市举行;7月27日,2025凉都·六盘水城市山地越野赛开赛,1800人热力开跑……

2025凉都·六盘水城市山地越野赛现场。通讯员 王 飞 摄

凉爽的气候让六盘水成为夏季户外赛事的重要举办地,不仅激活全民健身热潮,更激发了赛事经济的热度。

“六马”开赛当天,全有福烙锅为赛道上的跑友提供了2万份蒸蒸糕、凉都饭、酸梅汤等补给。“我们提前一个月准备,想让跑友在赛道上就尝到凉都味。”该店负责人胡杨娟告诉记者。

这份用心也实实在在转化为消费增量。“日均接待1000多人,比平时翻了一倍还不止。”胡杨娟说,提前订桌的客人中,来自四川、广东、云南等地的参赛跑友占了很大比例。

全有福的火爆并不是个例。在荷城烙锅一条街,家家店铺门口人头攒动;各大羊肉粉店前,游客们翘首以待。美团数据显示,7月19日至21日,烙锅、羊肉粉等凉都特色美食搜索热度直线攀升。

同时,六盘水市紧抓赛事经济与避暑旺季叠加机遇,精准发放多类消费券,已撬动消费2000万元。在住宿、餐饮、文旅景点等多元消费领域,实现了赛事流量向消费增量的高效转化。(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 榕

凉居置业 上半年外地人购房2600多套

7月30日上午,位于凤凰综合体的六盘水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人头攒动,六盘水居禾地产二手房中介交易员王虎军带着重庆购房人常先生早早来排队,等候过户。

“每天都有过户的,刚需房是过手最快的。”从事房地产交易17年的王虎军告诉记者,“公司十多名销售每天都在带客人看房型,忙得脚不沾地,有时还会受业主委托帮忙协助过户。”今年春节刚过,便有不少外省人向他们打听小户型避暑房,其中带装修、交通便利的大型小区最受欢迎。

除了二手房,凤凰综合体在售的大型楼盘中,三、四居室也成了销售爆款,赴凉都置业避暑渐成趋势。王虎军说,随着避暑旅居房热销,越来越多人加入当地房产中介销售行业。

据六盘水市住建局房地产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月至6月,六盘水市外地人购房2661套、占全市购房总套数的26.47%,较上年增加479套、同比增长21.95%,其中省外1189套、占比11.83%,较上年增加372套、同比增长45.5%。(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 倩

诗意栖居 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受青睐

在位于六盘水市盘州市的乌蒙大草原上,一座由闲置村活动中心改造而成的民宿——醒山民宿,正演绎着“凉经济”、乡村全面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生动故事。

走进醒山民宿,老瓦片屋顶、传统手工艺品与彝族服饰展厅尽显民族风情。民宿主人浦思介绍,来自川渝、珠三角等高温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家庭亲子游是主力客群,占比超60%。依托六盘水夏季独特气候,民宿通过差异化定价、弹性折扣及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引流,复购率稳步提升。

除了舒适的住宿环境,沉浸式的彝族文化体验是该民宿的核心竞争力。“彝族篝火晚会和‘乌蒙村秀’是我们最受欢迎的两个活动。”浦思兴奋地分享道,凉爽的气候,让夏天也能舒服地举办篝火晚会。夜幕降临,彝族阿妈与姑娘们身着盛装沿着民宿庭院巡游,银饰叮咚与彝族山歌交织在一起,游客则手持火把共舞。此外,民宿还结合火把节等重要节庆,举办“乌蒙村秀”系列活动,涵盖彝族歌舞展演、农特产展销、彝绣体验等,让游客在享受凉爽的同时,深入感受彝族文化魅力。

广州游客李女士在体验后点赞道:“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太难得,让人玩得开心还增长见识。”

醒山民宿以19摄氏度的夏日清凉为底色,晕染出彝族文化的绚丽色彩,更串联起游客的惬意与村民的笑意。该民宿为6名当地村民提供固定岗位,并提供订单式采购农产品,在民宿内售卖手工艺品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这里,“凉”不仅是体感的舒爽,也是吸引八方来客的磁石,更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