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枝特区采取龙头企业带动、种植户参与的模式,构建起以辣椒、生姜、黄瓜为特色的产业矩阵。这些蔬菜基地不仅有力保障了“菜篮子”供应,更成为助农增收的“绿色银行”,化身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近日,笔者走进岩脚镇民兴村蔬菜基地,入目满目青翠。放眼望去,青翠欲滴的辣椒、浑圆的南瓜、色泽鲜亮的茄子长势正旺。80余亩水果玉米刚完成采收,产量达20万斤,主要销往贵阳、广州和宣威等地。
贵州宜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宜国说:“今年种的水果玉米收成挺好,十天前就已采收完成,价格也不错,卖了10多万元,接下来准备种莲花白。”
这片生机勃勃的蔬菜基地,源自周宜国的返乡创业。2020年11月,他返乡扎根岩脚镇民兴村发展蔬菜种植,通过引导群众流转土地,将基地从零扩展至500余亩。今年,除水果玉米之外,他精准依据市场动态科学规划,种植南瓜200余亩、辣椒100余亩、茄子80余亩,确保四季轮作无缝衔接。
“辣椒是六月中旬开始采收的,现在进入中期,辣椒产量在50万至60万斤之间,南瓜有两百多亩,产量达100万斤左右。南瓜到八月中旬就可以开始采摘,十月份基本结束。”周宜国介绍。
高产高效的蔬菜种植模式,既充分盘活了土地资源,更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村民汪体菲在基地工作4年,她说:“每天至少有30余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在这里务工一年收入上万元,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
据悉,今年基地产销两旺,用工需求激增。预计全年将提供务工岗位超1.3万人次,发放工资达140余万元。这份“家门口”的稳定收入,正持续鼓起村民的钱袋子。周宜国的基地热火朝天的景象,正是六枝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目前,六枝特区上百亩规模的蔬菜基地有58个,主要分布在郎岱、月亮河、落别、大用、木岗等地,带动就业30余万人次,带动群众务工增收2000多万元,基地蔬菜大部分销往广东、江西、贵阳等。(周 兰 浦仕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