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海坪火把广场,彝族迎宾歌穿透山风。7月25日,贵州省2025年“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艺宣传走基层”活动在此启幕。这场以文艺为载体的文明实践活动,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凉都夏夜。
街区漫步:文明基因融入烟火人间
在充满热情的彝族迎宾歌声中,嘉宾们步入水城区野玉海文明实践街区,沿街而行,满眼都是惊喜。
“近年来,乘着打造文明实践街区的‘东风’,大家的文明卫生意识越来越强,这里的环境卫生面貌迎来‘大变样’。”解说员一路介绍街区变化。
一路走来,农民画元素布满彝家土掌房墙面,《彝家坐火堂》色彩浓烈——熊熊火塘边围坐的彝家人,正是当地“火塘议事”移风易俗的缩影。在“百姓大舞台”上,“海嘎少年”乐队的清澈歌声响起,一旁节奏明快的竹竿舞吸引了游客踊跃参与,引来阵阵欢笑与围观。
走进非遗体验馆内,墨香弥漫。省书协的“强基工程”书法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临摹字帖,资深书法家悉心指导,嘉宾们驻足观摩。在二楼的非遗艺术作品展示区,墙边陈列了许多精美的苗绣、蜡染作品,吸引了嘉宾驻足观赏并称赞:“将传统文化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制成衣物饰品穿在身上,这才是文化自信!”
项目巡礼:乡风文明新图景
跟随志愿者指引,大家步入文明实践项目展示区,我市四个县区文明实践项目及市直单位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此铺陈开来。
六枝特区大用镇创新实施“33治丧”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为全镇295户治丧家庭累计节约治丧时间478天,减少酒席开支210余万元;盘州市创新实施“农家说事小院”乡村基层治理项目,通过搭建“群众说事”平台、创新“说事”方式、明确“办事”流程等,因地制宜打造“农家说事小院”,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水城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聘请区内先进典型组成道德模范宣讲队,以“学理论+听事迹+看演出”的形式,组织开展特色宣讲活动;钟山区以“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庆和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精心打造“一月一主题,家家门前过”文明实践品牌,将节日民俗、非遗传承、阅读推广等有机融合,构建起“文明实践+”的多维互动模式……每个展区都生动呈现六盘水的文化底蕴与地域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区,市卫健局医生为老人测量血压后叮嘱道:“阿姨,您血压偏高,饮食要少盐。”不远处,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正通过“知识大转盘”为游客讲解消防知识。最热闹的属“绿书签”互动区,投壶、活字印刷体验、背古诗等趣味活动让大人小孩乐在其中。“文明知识‘玩’着学,孩子们都开心极了!”广东游客刘先生拿着孩子赢得的纪念杯感慨道。一旁的“书香凉都”建设成果展板,将“书香凉都”的建设成果一一展现。
舞台之光:新风涤荡旧俗
夜幕降临,火把广场灯火通明。《文明新风吹苗寨》的舞步刚歇,童声合唱《如愿》清澈响起。歌声中,10名少先队员捧着鲜花奔向观众席,为第八届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杨波,第九届全国诚实守信模范邹广阳、邹广周兄弟等十位道德模范代表献花。“‘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子孙’,今天道德模范的微光汇成星河……”配乐诗《礼遇凉都》诵至动情处,台下掌声雷动。随后,为模范定制的尊崇礼遇“凉都礼遇卡”和图书《红军针》被一一献上,这既是感谢亦是传承,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愿文明之花开遍凉都大地。
随后的节目表演中,舞蹈《画里乡田》展现乡土之美与文化之根,花灯表演唱《花灯唱新风》、歌舞情景剧《彝嫁新风》等节目,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呈现移风易俗成果与文明新风尚。音乐快板《移风易俗谱新篇》、歌舞《美丽家园》等节目,诠释了乡村新变化与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景象。最后,《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全场观众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齐声合唱,将气氛推向高潮。来自成都的游客杨女士表示:“没想到旅游途中能邂逅这样一场文明与艺术交融的盛宴,精彩纷呈的节目生动展现了六盘水的乡土新貌,让我对这里的好感倍增。”
火把渐熄,星河愈明。山风卷起街角农民画海报,“文明之火,生生不息”八个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辉。这场文明实践活动,正以燎原之势,将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照亮黔贵大地的和美新图景。(全媒体记者 黄伶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