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充分发挥自身区位、文化、资源优势,将文旅产业作为核心抓手,持续丰富文旅业态,精心打造特色民宿、餐饮等,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有力推动社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走进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独具彝族文化风情的屋舍与郁郁葱葱的山林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极具特色的和美乡村画卷。乡村的发展变化是社区党委依托辖区内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民宿”经济,确保搬迁群众在新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生动实践。
2023年4月,居民陆卯军瞅准发展机遇,在景区开了一家民宿。从筹备装修到正式营业,他都亲力亲为,精心打造。开业后,民宿凭借独特的装修风格、优质的服务体验,迅速在游客中积累起良好口碑。
“从开业到现在,净利润已经有二十万元了,尤其是八月份火把节期间,民宿天天爆满,房间需要提前预订,那段时间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但心里特别充实!”谈及经营成果,陆卯军满脸笑意。
陆卯军家民宿的火爆,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加入。
为了统一管理和发展,社区充分利用闲置房屋资源,创新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精心打造了45家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康养避暑功能于一体的民宿,以及可容纳200余人就餐的民族餐厅,每年带动群众就业10余人,为集体增收30余万元。
在特色民宿打造过程中,社区还积极探索“文旅+”发展模式,采取集体参与、企业运营,运用“合股联营”“稳包统营”“飞地共营”“聘才专营”的“四营”策略,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业态。
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发展,阿娄社区联合周边5个村成立了汽车租赁公司,新购置新能源汽车,满足景区和政务出行需求,年增收超过10万元;在高速路出口等黄金地段修建门面,大力发展餐饮、露营基地以及金融合作项目,带动土地租金和分红收入近40万元。
“仅2023年新建的综合农贸市场,就新增20个门面、40间客房,预计年增收超10万元。”社区干部周训锋说。
在推动群众就业创业方面,社区还打出“岗位对接+创业扶持+公益兜底”的组合拳。与景区企业联动开发管理员、环卫员、驾驶员等岗位83个,引导民宿、服装厂、辣椒加工厂吸纳就业超100人;扶持35户群众自主经营民宿、民族服饰店;开发公益性岗位256个,实现了弱劳力家庭就业全覆盖。
在彝心彝意民宿工作的搬迁户李大姐感慨道:“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如今,阿娄社区立足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加速推进文旅产业升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条串联野玉海景区、民族手工艺街区等地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综合体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姜 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