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不断完善‘硬设施’、优化‘软环境’。”3月5日,2025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举行第一场集中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张定超答记者说,六盘水打造了40个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2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构建起以夏凉冬雪为特色、全域是景、四季四美的旅游产品体系。
六盘水位于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处于云贵准静止锋之下,不仅蕴藏宝贵的矿产资源,也拥有独特的气候优势。2005年,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第一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202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655万余人次、增长1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6亿元、增长12.4%,实现游客人均花费1030元、增长1.1%。
依托“凉”资源,做足“夏凉”文章。获得“中国凉都”金字招牌以来,六盘水已连续21年举办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活动,举办9届六盘水夏季马拉松,“中国凉都”已成为六盘水最靓丽的名片。2024年,我们变赛事为赛季、变节日为节庆,升级推出“马拉松赛季”“彝族火把季”等主体活动21场,推出避暑旅居、运动康养、民俗体验、乡愁静心等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19度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避暑季期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308.3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带动文旅消费32.1亿元、同比增长12.7%。
依托“冷”资源,做足“冬雪”文章。抢抓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机遇,积极打造“南国冰雪城”旅游名片,玉舍雪山滑雪场、梅花山国际滑雪场、乌蒙滑雪场3个高山滑雪场可同时容纳1.5万人滑雪。2024至2025年滑雪季,3个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所在景区总收入达25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3.3%和34.6%,冰雪运动成为六盘水又一张靓丽名片。
得益于“中国凉都”的吸引力和“候鸟式”康养旅居模式逐渐兴起,六盘水旅居城市建设不断加快,荣膺2024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城市,蝉联全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排行榜首。2021至2024年,外市户籍人员在六盘水购房占比分别为25.8%、26.5%、26.9%、27.8%,占比稳中有升,“旅游”转变为了“旅居”、“人气”转化成了“财气”,“康养旅居到凉都”品牌正在逐步擦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