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凉都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水城区创新“光伏+”模式点亮“绿色经济”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水城区玉舍镇的满运满电重卡充换电服务站(水城区玉舍站)看到,已建成的充电站处,10台大功率双枪快速充电桩整齐排列着。这些充电桩的电能,来源于安装在其顶部遮雨棚上的太阳能光伏板。

“这是六盘水首个电动重卡充换电服务站,第一期已建成10台大功率超充及100千伏光伏发电站,可满足20台电动重卡同时充电,日均服务能力约100车次。”六盘水满运满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介绍道。

据悉,该公司作为一家数智物流科技公司,积极响应“电动贵州”政策,大力推进电动重卡应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绿色的物流服务。

“通过油车向电车的转型升级,每台车每年可节约能耗费用15万至20万元。”李俊说,下一步公司计划在水城区投资建设13座站,可将水城区煤炭运输路线全部覆盖。

近年来,水城区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光伏+”项目,着力推动光伏电站的立体空间增值利用。“光伏+运输”,就是水城区不断探索光伏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有效实践之一。

位于发耳镇的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第二批“四水八火”重点电源项目之一。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利用厂区闲置空地和办公楼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践行“双碳”目标中奏响生态主旋律。

“开展厂区分布式光伏建设,不仅是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开发,削减电力尖峰负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的重要措施,更是公司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飞表示,公司早在2023年6月份就启动了分布式光伏项目一期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共有七期,一期已于2023年10月全容量并网。截至今年10月,一期项目已累计发电417万千瓦时,替代标煤约108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95吨。

“七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发电约4500万千瓦时,替代标煤约1.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5万吨,将有效改善发电厂用电需求并降低用电成本,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绿色动力。”王飞说。

除上述模式外,水城区还实现了“光伏+养殖业”“光伏+物流”等多领域协同发展。

水城区陡箐镇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5500兆瓦,项目利用养殖场大棚建设,下方为养殖区域,通过光伏大棚发电供给养殖场使用,一方面为养殖提供遮蔽场所,另一方面为企业供电,降低用电成本。

“‘光伏+模式有效促进清洁能源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进一步赋能‘绿色民生,也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水城区能源局副局长何棚说介绍,截至目前,水城区分布式光伏备案容量为15.08万千瓦,现已建成装机2.89万千瓦,并网装机1.58万千瓦,应用场景包含居民屋顶、工业厂房、交通物流等场景。

下一步,水城区还将扩展“光伏+体育”“光伏+交通”等,不断完善各领域与光伏融合,加强绿色用电,点亮“绿色经济”,巩固绿色发展。(张 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运维电话:0858-82691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贵公网安备 52020102520232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00046 黔ICP备10200429号-1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