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水城区坚持“中国凉都·康养水城”发展定位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道路,始终以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区域特征,以“凉都三宝”为重点,不断加大产业管护力度,完成猕猴桃提质增效3万亩,猕猴桃采收3.61万吨,产值7.22亿元。
作为“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水城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山地猕猴桃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发展规模11.2万亩,带动农户3.73万户,不仅将猕猴桃培育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果”,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水城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10余所科研院校建立帮扶机制,结合水城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成立水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猕猴桃产业研究所,并依托对口帮扶水城区的国家科技特派团技术力量,建强水城区农业技术队伍。组建科技特派团猕猴桃产业小组,全面推动猕猴桃品种选育、种植技术、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处理等技术提升,有效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水城),加强猕猴桃新品种引进与野生资源储备,引进猕猴桃新品种40余个,收集并保存野生资源100余份,选育红肉优良株系6个、丰产型优良株系5个,适配雄株3个,为本地品种结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智力支持,2021年以来,与各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0余个,创建水城猕猴桃促果增效及防灾减灾生产技术模式、水城猕猴桃病虫害菌肥药综合绿色防控技术模式2项,不仅有效增加单株产量,还减少了化学农药施用量,有效提升了果园抗冰雹灾害能力,降低了环境污染。2020年至2024年,全区猕猴桃产量从23404吨增加至36116吨,产量提高54.31%。
通过“巩固一批”“提升一批”“另起炉灶一批”分类指导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猕猴桃产业布局,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有效防范化解产业风险。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采取智能节灌与简易节灌相结合等方式,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建成有机肥厂1个,全面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着力加强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目前,46家企业接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24家企业获ISO9001认证。
根据山地农业的特点,推广建设微喷灌溉设施2万亩,推广应用山地防雹网搭建技术3500亩,有效提高了果园灌溉效率和抵御冰雹灾害的侵袭的能力,降低生产劳动成本。同时,示范推广可移动式打药机、花药分离机、枝条粉碎机、履带式运输机等装备,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可借鉴的先进机械,减少劳动力投入。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规模化猕猴桃种植企业55家、分选加工企业2家。水城猕猴桃于2013年获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还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贵州省名牌产品”。(胡仕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